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987 年在广东省台山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沉船,该沉船后被命名为“南海Ⅰ号”。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船体最大、文物储存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现陈列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1.小李同学通过参观博物馆并阅读相关考古报告,整理了丰富的资料(见下图)。选择不同资料可以拟定不同研究主题,仿照示例,选择有关资料完成填空。
A.船体残长约22 米,最大船宽约9 米,有15 个船舱
B.瓷器数量最多,以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瓷器为主
C.大量金器、铜器、铁器、锡器等,数量仅次于瓷器
D.大量金币、银铤、碎银、铜钱
E.生活用品、渔猎工具、动物遗骨、可食用植物遗存等
示例:
选择资料E,可研究宋代船员生活
选择资料___,可研究宋代制瓷业
选择资料___,可研究___

从“南海Ⅰ号”可以管窥宋代的对外贸易。 “南海Ⅰ号”出水物品以瓷器为最大宗,小李对如下两件特别感兴趣,为此搜集了相关说明文字:

照片

名称六棱执壶福禄纹扁壶
说明这种器皿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但是造型与中亚大食地区使用的金银器皿相仿此壶两面印有“福”“禄”字样及花鹿纹,其造型与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相似

2.从上述器皿图片及说明中可以读出哪些历史信息?

为在历史长河中了解“南海Ⅰ号”所反映的宋代对外贸易,小李制作了如下时间轴:

3.请帮他完成填空:①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对时间轴的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生了诸多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请你谈谈对这种变化的认识。
2024-02-22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千年敦煌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各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财富,一直受到威胁。19世纪开始,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文物保护。1972年联合国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5年中国加入。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敦煌莫高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1)西汉时,敦煌是河西四郡之一,敦煌在下图中的位置是________

材料一:当时的敦煌……有匈奴、鲜卑、氐、羌、月氏人等,也有西域各族如伊吾、高昌、焉耆、龟兹、康居人,还有更远的粟特、罽宾、波斯等地来经商的人,也有往来天竺、西域的各地僧人和内地去西域或天竺学佛求经的僧人。

——窦侠父《敦煌史迹》

材料二:(莫高窟)早期洞窟……改造了印度的窟型,空间较小,构造简单,在崖壁上零零星星,并没有形成规模。一直到公元439年,北魏攻克北凉,凉州一带众多工匠由于战乱纷纷迁来敦煌。此后,洛阳也来了大批官宦、僧侣、工匠。正是这些徙居敦煌的人们在莫高窟进行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开凿,并给洞窟造型带来了新潮的中原审美风格。

——敦煌研究院《敦煌》

材料三:敦煌莫高窟壁画



(2)根据材料一、二、三及所学,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视角,归纳成就敦煌莫高窟璀璨文化的主要因素。

材料四:“敦煌遗书”的历史命运

1900年,道士王圆箓无意中发现莫高窟藏经洞,内藏4-11世纪50000多卷经本、画卷等古写本和印本,内容大多是佛教、道教经典,经史子集、诗词曲赋、通俗文学、图经、方志、医药、契约、账簿、户籍、信札等历史资料。这些经卷被称为“敦煌遗书”。

时间事件
1907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以4个马蹄银(约200两银子)向王道士换取装有汉、藏写卷的箱子29箱。
1909法国人伯希和以500两银子换走大量经卷。后来日本大谷探险队、俄国探险队再次换走一批经卷。
清政府下令押送剩余的8000件经书进京,但大部分落入私人手中。
1910藏经洞文物运抵北京,收入正在兴建的京师图书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36年,一批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及艺术家自发前往敦煌莫高窟,修复与保护莫高窟壁画雕塑。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敦煌结束了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管理的状态,但条件极为艰苦。
1949-1963在国家的支持下,19561963年先后两次对莫高窟进行全面抢救性修复保护。
1984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大为敦煌研究院。对石窟保护、美术研究、历史考古、敦煌遗书等项目分别设立研究院。
19871987年,敦煌莫高窟纳入《世界遗产名录》。“敦煌石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世界各地敦煌学家汇聚敦煌。

——根据《解密敦煌》《敦煌》等书整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千年敦煌”历史的认识。
2023-04-12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时开始统一铸造“五铢”铜钱,西汉铸造五铢钱的钱范在考古发掘中屡有出土(如图),中央政府还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这一做法
A.打击了匈奴势力B.推动了经济格局的变化
C.加强了中央集权D.开启了古代货币的统一
4 .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关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小明在阅读两本教材时发现记载有所不同。

观点一: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观点二: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的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2007年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


(1)上述两版教材关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不同?
(2)要论证观点一,下列哪一则史料更为可信?请说明理由。

(3)要论证观点二,下列哪些史料更为可信?
史料A
《穆天子传》“该文献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三千年前周程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送给西王母“锦纽百纯(匹)”的记录。
史料B

新疆阿尔泰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史料C

东罗马金币,发现于西安何家村唐代陶罐
史料D
新闻报道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肩前的一处痔瓦窑址时,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水中,有一个窟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
(4)综合上述史料,你如何看待丝绸之路的开辟,并从证据的角度说明理由?
2023-01-1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日,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出土了大量陪葬品,其中各类金器尤为瞩目。墓主身份也被确认为汉武帝之孙、汉废帝、故昌邑王、第一任海昏侯刘贺。据此,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刘贺去世时汉朝已经设置了河西四郡
B.海昏侯刘贺的言行受到御史大夫的监察
C.昌邑王的封号源自于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
D.海昏侯的封地应归南昌城所在的豫章郡管辖
2019-12-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2019-08-2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