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针对盗贼横行的局面,汉武帝派专员以严刑峻法治盗,但是出现“小吏有盗弗言、上下相匿” 的情况。光武帝一方面利用计谋从内部瓦解群盗。另一方面对臣下采取安抚、激励之策,除包庇获罪外,其余皆不予处罚。对比两者的治盗之法。可知(     
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B.治国策略需要应势而为
C.官吏监察管理缺乏规范D.礼法结合融入基层治理
2024-04-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汉武帝晚年至昭宣时期,诸侯国相的职能与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宣帝继位后,“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即重用“通经”   “明理”并熟悉政事的大臣为郡国守相,来循吏拊民。此举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的力度B.用儒家思想教化地方
C.分化地方的行政权力D.使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2024-03-2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刺史的前身是丞相刺史,属于丞相府临时派遣,没有固定的监察区和办事机构。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刺史属于常设地方监察长官,由天子派遣,有固定治所,并且拥有自己的属官,虽位轻但权责重大。这一变化(       )
A.扩大了监察官员的职责范围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
C.保证了察举制度的有效落实D.打击了地方豪强的不法行为
4 . 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就有“义”的倾向,只不过常常被“利”所蔽而已,人生在世最高的理想境界即“人道”,而“人道”应当是经过自觉调整的,“乐而不乱,复而不厌”,所以要“陶冶而成之”。由此可知,董仲舒(     
A.重视人的道德伦理教化B.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
C.强调维护封建纲常伦理D.主张抑制人的正常需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汉书》记载,“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到西汉末年,加上屯田的士卒,整个河西约有40万人。西汉政府在河西地区的移民(     
A.彻底解决了匈奴对内地的威胁B.减轻了西汉政府的财政负担
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旨在缓和西汉社会人地矛盾
6 . 汉武帝时期大司农桑弘羊认为,富国只有重农的思想是片面的,工商同农业一样也是财富的源泉;又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出发,提出治国必须守重,要加强粮食、盐、铁、酒等物资的积累。这一认识(     
A.导致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促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改变了国家与民争利的局面D.标志着无为而治政策的改变
2023-09-21更新 | 694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9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的西汉海昏侯墓葬,不仅出土了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还出土了骆驼造型的编钟架构件鎏金青铜钩,这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这反映了汉代(     

A.游牧民族的南下较为频繁B.南方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与骆驼
C.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先北方D.陆上丝绸之路对江南地区的影响
2023-09-21更新 | 612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9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汉初,官吏主要来源于军功地主和高官子弟。汉武帝即位后,大力推行察举制,还亲自征召那些有一定能力而处于归隐状态的人,并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同时推行“公车上书”制,天下吏民上书言事,如有可取者,即授以官职。汉武帝的举措(     
A.扩大了统治基础B.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C.打击了门阀士族D.适应了社会转型需要
9 . 下表所示是汉武帝时期汉匈关系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项目

情况

双方进行了长达45年的战争,其中有战斗记录的年份就达23年

汉兵战死、降匈奴和被杀者

共约14万人

匈奴战死,被停和降汉者

共约21万人

A.民族矛盾尖锐到无法调和B.民族友好交往受阻
C.汉朝与匈奴关系以战争为主D.民族交融深入发展
10 .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蜀卓氏“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宛孔氏“用铁冶为业……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家致富数千金”。另据《后汉书》记载:樊重“好货殖……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地三百余顷”。这折射出汉代(     
A.重视商业,以商致富B.以末致财,用本守之
C.喜好郊游,攀附权贵D.崇尚黄老,无为而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