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公元前111年正月,汉武帝派司马相如为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随之,汉朝廷不仅在河西设立郡县、移民屯垦,而且在西南夷和两越地区设郡置县。《史记·平淮书》记载:“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这些举措(     
A.表明国家行政效率显著提高B.印证了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的变化
C.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D.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2 . “自汉以来,成为进身之途的儒学,成为统制社会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影响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绝对权威”主要是因为儒学(       
A.奠定传统文化基础B.代表下层民众利益
C.符合当时政治需要D.成为官吏选拔标准
3 . 与《史记•天官书》相比,东汉《汉书•天文志》的内容更为丰富:除了各星名称、方位外,还记载了诸如秦二世“残骨肉、戮将相”,汉高祖、汉文帝驾崩,汉武帝废陈皇后,窦太后去世等重大政治事件,星象预警也更为详细。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主流思想影响加深B.观测技术有所进步
C.政治局势不断恶化D.社会经济日益繁荣
4 . 下表为西汉《蛮夷律》的部分条文。这些条文旨在(       
每户“蛮夷”仅按二人缴纳赋税(汉人按每户纳税人数缴纳赋税)
不让蛮夷人戍边,有罪当戍边的,令在当地戍守
蛮夷人以户数受田,平田,每户一顷半;山田,每户二顷半。阪险不可狠(垦)者,勿以为。
A.消除民族矛盾B.发展边疆经济
C.稳定边疆统治D.推广汉族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武帝时,御史大夫寮舍设于宫门之内,武帝常引为内朝官,以至于御史大夫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这一做法(       
A.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B.平衡分配了中枢权力
C.使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D.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
6 . 元狩二年两次河西战役,以及浑邪、休屠两部的归降,河西走廊成为汉朝的领土,不久汉朝在河西地区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与西域之间的交通,从此畅通无阻,这些举措(     
A.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B.有利于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D.实现了汉对西域正式管辖
2024-05-10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学者指出秦汉时期的“徙民政策”主要出于两个考量:一是强干弱枝,另一是实边。下列反映汉朝“实边”的是(       
A.“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B.“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戍田之”
C.“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D.“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
2024-05-09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郡国庙是西汉特有的产物,是伸张刘氏统治权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文、景、武帝时期,诸侯国由于立有先帝的宗庙,等于有了“礼制”给予的入承大统的正当性。至元帝时期,中央政府取得了罢郡国庙的彻底胜利。这种变化反映了(       
A.汉代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B.礼制兴革与维护统治的关系
C.中央集权制度的持续加强D.诸侯王国势力得到一定膨胀
2024-05-09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9 . 图1是汉初政治地理结构示意图,呈现“坐西面东”的结构。图2是汉武帝元封年间的政治地理示意图,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朝(     

A.中央集权的加强B.边患问题的解决
C.政治中心的东移D.治国思想的变化
10 . 西汉前期,冶铁等行业的经营者虽不免依仗权势“攘(对抗)公法、申私利”,但其“家人相一、父子勠力,各务为善器(铁器)。器不善者不集”,“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正是当时经营手工业的富商大贾的真实写照。当时的这一状况(     
A.便于通过垄断强化中央集权B.凸显了官营手工业规范经营
C.促使生产与销售的紧密结合D.为提高生产技艺创造了条件
2024-05-08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