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五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黑龙江 高三 三模 2024-05-25 1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礼记·月令》载:“是月(孟春之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末耜,措之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由此可知,当时(     
A.国家治理恪守敬天保民理念B.官僚体系的等级特征凸出
C.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经济活动D.王权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公元前111年正月,汉武帝派司马相如为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随之,汉朝廷不仅在河西设立郡县、移民屯垦,而且在西南夷和两越地区设郡置县。《史记·平淮书》记载:“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这些举措(     
A.表明国家行政效率显著提高B.印证了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的变化
C.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D.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钱穆在《国史大纲》里指出:“贵族世袭的封建制度在战国、秦、汉时期就被打破。然而东汉以来的士族门第到魏晋南北朝时,其地位几已成为‘变相的封建,……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官僚政治体制的渐趋瓦解B.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C.封建割据势力的日益膨胀D.门阀政治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4. 下面是二十四史中历史人物地理分布表(部分)。由此可知(     
朝代陕西河南山东直隶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
西汉2239612110232317
26121997223182923421728
北宋633241562121419784538119
80123931285624125819920476
A.古代政治中心与文化轴心趋同B.区域经济水平影响文化的发展
C.明朝南方文化普及率远超北方D.人才分布与人口密度相辅相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5. 清朝学者戴震曾说:“古人之学在行事,在通民之欲、体民之情,故学成而民赖以生。后儒冥心求理,其绳以理严于商、韩之法,故学成而民情不知,天下自此多迂儒,及其责民也,民莫能辩。彼方自以为理得,而天下受其害者众也,”这一思想(     
A.否定了宋明理学的学术价值B.凸显了重视人伦日用的经世济民情怀
C.代表了市民阶级的价值取向D.突破了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小民命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9世纪60年代,中国出现了诸多汉译电学的著作,但多为直译西方的“电气技术”。至19世纪80年代,部分学者开始用传统文献解释电学起源,如“《经》言:地载神气……此电学之谓也说……中国之言电气特详。但西国所言,实较中国为更详。”这一变化(     
A.有利于电学知识体系本土化构建B.表明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C.阻碍了近代西学东渐的发展进程D.推动了近代电学科技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7. 1895年前,中国公开出版物多由教会或传教士发行,主要服务于商业机构或宗教团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兴起了一股国人创办白话文报刊的风潮。如表为当时部分报刊的介绍。这些白话文报刊的创办(     
报刊时间创办人简介
《宁波白话报》1903年上海宁波同乡会指出:“倘然我们中国变起法来……做工的像做工,做商的像做商,务农的像务农,当兵的像当兵,做官的像做官.....中国有什么不强呢”
《白话》1904年秋谨发表有(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及众多强汉歌曲,如《万里长城(小工调)》及《中国历史的摄影》
《中国白话报》1903年林白水发文指出:“一-个偌大的中国被人家-块-块割下去,好个偌大的四万万英雄好汉,也要给人家做奴才......若不趁这个时候赶紧想法,还待什么时候呢”
A.渗透着强烈的忧患意识B.表明西学传播的渠道得到拓展
C.顺应了中体西用的潮流D.反映出文学革命影响范围变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1926—1927年,毛泽东多次发文指出:“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人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毛泽东的这些言论(     
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C.立足于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D.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下面是延安鲁艺术刻工作团于20世纪40年代初绘制的木版画《代耕队》。该木版画反映出(     

A.根据地政府注重发展生产以保障民生B.全面抗战路线下的军民团结合作
C.中共积极扩大苏维埃政权的群众基础D.农业生产合作助推根据地的建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1960年,我国改革《兵役法》中关于每年在11月到次年2月定期征兵的规定,而分为夏季、冬季两次征兵,其中夏季主要征集城市中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分配不了工作的中专毕业生,以及社会青年、厂矿企业等单位的职工。我国城市征兵开始成规模实施。这一变化(     
A.源于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B.出于开展三线建设的现实需要
C.-加速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D.意在缓解经济困难引发的压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陶绘是古希腊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陶绘工匠的绘制题材多为时人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如特洛伊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等。他们通过程式化的绘制方式将之转换成剧场性故事,不仅使叙事的内容能够被观者清晰辨认,还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时代气息。由此可推知,古希腊的陶绘(       
A.彰显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B.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C.体现了严肃典雅的艺术追求D.强调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的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14世纪中后期,在涵盖英格兰东部、西部、南部等8个郡的17个庄园上,领主向雇工们提供的饮食出现以下变化:谷物面包的比例降低,肉鱼蛋奶等食品的比例提高;小麦面包逐渐取代大麦面包,鲜肉、鲜鱼等开始出现在雇工的餐桌上;啤酒的供应也更加充足。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高产作物的逐渐转播B.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C.社会生产力快速提升D.社会劳动力出现短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如表是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荷兰人格劳秀斯的代表作及其思想简介(部分)。由此可推知,格劳秀斯的这些主张(     
时间著作思想主张
1609年《海洋自由论》海洋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应向所有国家、民族和个人开放,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都有在海上进行航行和贸易的自由
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土地、河流以及属于一个国家的海洋的任何部分,应当向那些有合法理由需要行使通过权的人们开放。合理理由包括:与其他遥远国家进行商品贸易;通过进行正义战争夺取原本属于自己的财产和利益
A.适应了荷兰殖民扩张的现实需要B.有利于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
C.旨在构建海陆一体的国家法体系D.确保了各国正当的海外贸易权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4. 传统欧洲商业活动代理人的挑选一直是商人们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因强调可靠和诚实,故通常由商人的儿子、女婿和长期熟识的人充当。至19世纪中后期,这种传统人际关系以及与其相应的非正式规则的作用相对地减弱了,并引发了欧洲的“经理革命”。这一变化(     
A.折射出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B.表明工业革命助推社会分工的细化
C.得益于工厂制度的深入发展D.反映了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人民普遍反对德国在欧洲防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德国政府面对国际冲突中也倡导以外交方式解决。即使在2022年介入到俄乌冲突中,德国政府也始终强调与美国等盟友共同行动,不愿充当“出头鸟”;广大民众也反对政府向乌克兰运送武器等。这反映出(     
A.德国对国际冲突认识渐趋理性B.历史记忆影响德国各界的价值观念
C.公众舆论制约政府的外交政策D.德国外交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6. 下面是发表于《中国日报》上的一则漫画,描绘了头戴帽子的巨型蜘蛛,用蛛丝将一个手持电脑的小人(地球的拟人化形象)紧紧地束缚住。该漫画可用来说明(     

①霸权主义威胁国际网络信息安全       ②冷战思维仍在网络世界中延续
③信息技术发展具有“双刃剑”特点   ④美国欲操纵国际舆论维护利益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摘自(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从宋到元,产生了大批新的蒙书。宋元以下,可以说只有较小的发展和补充,再没有很大的变动。

——摘编自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现象及其之间的联系。
(2)若要进一步研究材料二中的现象,你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结合史实举一例说明。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80年代,康梁等人上书指出:京师沟渠“塞淤不通”,街道“臭秽都蒸碍“兆民之卫生”,同时也会惹“外人之非笑”。1898年,光绪发谕饬修京城街道,随后官员纷纷上奏陈言涉及街道改造的机构、人员、办法、技术、设施、资金等。同年9月,慈禧再次垂帘听政后改造街道之事戛然而止。至次月,总理衙门才同意先从“各国使馆洋人日常往来之地”开始修路,后次第续议兴修城内外其他街道。在修路上则以土路为基,上铺碎砖石渣加灌灰浆,逐层追压到底,街旁则修水沟二道,既保留了原来的中式石路,又参照租界的马路型制。虽有反对修路之声,总理衙门解释道:“今若遽议停罢,不惟失信多人”,而且若各国驻华公使“得据以为中国不能自办之证,必至复行立会,张议代修“抽铺捐、设洋捕,种种室碍之事,恐因此而生”。至1911年,北京城共修马路约舍48里,大街中央原来凸出的御道在平整后消失。同时,清政府先后设立了工巡局、民政部等负责管理道路,城市排污、公共卫生、街道设施、交通工具等也随着道路的修整而革新。

——摘编自杨剑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北京街道改造工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海洋战略开始被清政府真正提上议程,当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部分士大夫指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这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对海洋的认知,海防战略也由此确立下来。19世纪80年代,北洋舰队成军标志着当时海防战略的实施。与此同时,清政府还积极利用国际法来维护海疆权益。如1875年日本兵船因在朝鲜海域非法测量,而遭到炮击,面对日本公使的责难,李鸿章则对以:“查万国公海近岸十里之地,即属本国境地。日本既未与通商,本不应前往测量。高丽开炮有因。”

——摘编自胡林梅文绪武《中国近代海洋安全与发展路径嬗变及新时代的创新》

材料二

时间表格
1949~-1977在防御力量建设上,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为核心目标;在防御范围上,奉行沿岸防脚和近库防御的海洋防御战略;在防御内容上,为维护海年主权为主,如宣示海岛主权、发布顺海声明。收回丧失的海权等
1978~-2001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海洋运榆业、船舶制造业、海上石油业、海洋生态等海洋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注重海洋资源开发,发展海洋科技,向深海、极地领域进军
2002~2011提出“和谐世界”与“和谐海洋”的理念,积极开展与世界大国的合作、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合作的领域主要是环境保护,海洋防究减灾等低敏感领域。此外,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指导下,中国权极推进海洋领域的管理和立法工作,以便接轨国际
2012年~至今海洋强国战略,其内容包括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和陆海经济-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战咯,以建设与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为核心的海评安全战略,“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战略,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全球蓝色伙伴关系、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重点的深废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战略

——摘编自王琪曹文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洋战略变迁的制度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海洋战略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海洋战略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党的十八以来我国海洋战略的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型式的生命周期由物质扩张和金融扩张两个阶段构成。在第一阶段,新世界经济型式的核心国家在新技术型式的长波增长中获得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现代化。旧经济型式的核心国家则因陈旧产业而陷入结构性危机和经济萧条。它们不择手段,试图保住霸权,却为新经济型式的核心国家实现经济突破创造了更多机会。至第二阶段,核心国家将自己的国际金融经济交换条件强加于其他国家,包括使用其货币、金融机构、对外贸易和运输的基础设施等。但另一面则是政府公共债务不断增加,经济生产力不断下降,金融投资比例超过生产性投资等。在此背景下,另一个新经济型式也在世界体系外围逐渐诞生。

——摘编自谢尔盖·格拉济耶《世界经济中心转换的规律性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根据材料,围绕“世界经济中心转换”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17
2
中国近现代史
3
世界史
4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
经济与社会生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单题
20.4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单题
30.65东晋的兴亡与士族的兴盛单题
40.4经济重心南移(宋元)单题
50.4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单题
60.65洋务运动单题
70.4民族危机的加深单题
80.65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单题
90.65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100.65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单题
110.65古代希腊文明单题
120.65西欧封建庄园单题
130.65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单题
140.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50.65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单题
160.4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65宋元社会的变化   儒学的复兴
180.4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90.65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论述题
200.65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