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献中的历史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文景时期诸王实力渐强,对中央集权造成巨大威胁,而文景时期所采取的剪灭诸侯王的举措收效甚微。随着国力的强盛,汉武帝采取推恩令、附益法等剪灭诸侯王,维护了中央集权。下列信息是西汉王国发展的相关内容。

信息一:

史料1:《汉书·百官公卿表》列举王国官吏云:“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御大夫都官如汉朝。”

—摘编自《汉书·百官公卿表》

史料2:《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梁国地处黄河中游,当地百姓“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齐国冶铁业很兴盛,武帝时设置的53 处铁官中齐地有9处;淮阳国都陈“在筵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贯”。

—摘编自《史记·货殖列传》

信息二:

表1   汉惠奇七年(前188年)汉中央及诸侯王国所辖邸目

皇帝名或王名所辖郡始封年月
中央政府刘盈内史、北地、上邺、陇西、蜀郡、广汉、巴邺、
汉中、河东、上党、河内、河南、南郡、南阳、颍川、淮阳、云中
——
长沙吴田武陵、长沙、桂阳五年二月
刘交薛郡、东海、彭城、沛郎六年正月
刘宸胶东、胶西、临淄、济北、济南、城阳、琅琊六年正月

—摘编自马孟龙《西汉侯国地理》

信息三:

表2 西汉元廷三年(前10年)部分汉郡侯国分布

次序郡名县数/个侯国数(王于侯国数)面积/平方公里
1北海917(17)4000
2踉琊2031(27)21212
3东海2018(17)19756
4涿郡1613(13)27818
5泰山177(7)19 048
6南阳288(3)48 831

—摘编自马孟龙《西汉侯国地理》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西汉政府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证据?请概括并说明理由。
2023-12-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跨地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选课走班调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记》的记载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贫苦农民)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秦简律条

“御中发征,乏弗行,赀(罚款)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免除劳役)。”

——云梦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的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徭律》

对秦亡原因的探讨

汉初总结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最集中的是“举措暴众”。所谓“举措”,主要的指对外战争和大规模的非生产性的工程建设;所谓“暴众”,主要的指严刑峻法。诸如董仲舒等知识分子则比较强调“暴众”……而诸如刘邦、吕雉、刘恒(汉文帝)这些当权者们则认为,“举措失当”……才是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

——栗劲《秦律通论》

自秦以来,有乱无治,甚至夷狄灭国,“是废封建之罪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

——黄宗羲《留书·封建》

(1)《史记》记载“陈胜等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云梦秦简《秦律》出土后,学界对《史记》记载的真实性提出各种可能性的解释。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对“秦二世而亡”原因的不同结论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3 . 西汉《盐铁论·散不足》记载墓地修建情况:“富者绣墙题凑,中者梓棺楩椁……富者积土成山,列树成林,台榭连阁,集观增楼……中者祠堂屏阁,垣阙罘罳”。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B.社会风气奢靡C.豪强势力发展迅速D.贫富分化严重
2023-11-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
4 . 《国语·鲁语》记载:“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至汉武帝时,为打压丞相,任用内侍亲近之人组成内朝,使其总理朝政,参决政事。内外朝制度的推行(     
A.延续了先秦制度的传统B.强化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C.给予了外戚干政的机会D.解决了朝臣擅权的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下诏曰“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次年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代田法。这些做法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扩大B.工商业发展影响了农业生产
C.长期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D.丞相权力过大威胁专制皇权
2023-05-23更新 | 635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为部分典籍中对汉代历史人物的记载。这在客观上反映出汉代(     
出处内容
《后汉书·王充传》(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闻所卖书
《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
《续汉书》荀悦十二能读《春秋》。贫无书,每至市间阅篇牍,一见多能诵记
A.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B.市场交易的繁荣
C.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D.学校教育的发展
2023-04-28更新 | 47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汉书》记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0年),“张掖以东,粟石百余(钱)”。公元前27年,这一地区的粮价增至每石三千至四千钱。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     
A.农业生产力的提升B.王朝更迭战乱不断
C.通货膨胀趋于严重D.丝绸之路贸易繁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代的移民实边

材料一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河西水源丰沛,河沟众多,草木茂盛,土地肥沃,雄关、险津环峙,是屏蔽关陇的门户和中原王朝势力强盛之时所锐意经营的西进道路上的重要中继站,是西汉都城长安的御守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摘编自刘玉璟《汉代入迁河西地区移民研究》

材料三   由于本地人口不多,且驻军花费巨大,武帝元鼎六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元封二年,“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敦煌以东的西北地区不仅设立了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下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还设专职都尉“主屯田殖谷”。到西汉末年,河西四郡已有28万多人。加上屯田的士卒,整个河西约有40万人。《后汉书·孔奋传》记载:“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藏(今)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汉代河西地区的移民实边进行合理的历史阐释。(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1-17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时期的乡里豪民在秦汉文献中,多有““豪民”“豪强”“巨姓豪强”“兼并之家”等记载,活动范围主要在乡里,故称之为“乡里豪民”。

◆乡里豪民的主要构成

一是六国贵族。秦统一六国后,虽然统治者以各种形式抑制其势力的发展,但他们仍得以残存和潜伏下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他们蜂拥而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西汉政权巩固后,虽然进行了消除异姓王的斗争,但六国势力并未被彻底消灭。他们役财骄溢,或至兼并,甚至武断乡曲。

二是兼并之家。自战国以来……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经济、政治或宗法势力兼并土地,渐至豪富……至东汉时期,许多乡里豪民已拥有大批徒附、部曲,在其羽翼下已汇集了一股与中央集权背道而驰的离心力量。

三是富商大贾。秦汉时期出现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局面。西汉中叶以后,富商大贾拥资雄厚,他们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不可胜数。

◆国家对乡里豪民的抑制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营三百另方以上者于茂陵”。

西汉统治者曾派酷吏对豪民严厉惩治。在酷吏摧折豪强的同时,武帝时还以刺史分刺各州,“六条问事”。六条中的第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第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贿,割损政令”均涉及到乡里豪民。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均输平准、更钱造币都是抑制豪民的重要经济措施。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1)秦汉时期国家为什么对乡里豪民进行抑制?
(2)概括秦汉时期国家抑制乡里豪民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10 . 丝绸之路。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

材料一 “凿空”一词,《辞源》《辞海》等辞书均作“开通道路 解,其所据有三∶一是《史记集解》,“苏林曰∶凿,开;空,通之也,骞开通西域道。”二是颜师古注《汉书·张骞传》,“空,孔也。犹言始凿其孔穴也。”三是司马贞《史记索引》,“谓西域险厄,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也。”

——摘编自星汉《“凿空“别解》

材料二   公元前994年,周穆王成为打通中原与西域道路的第一人。《穆天子传》一至四卷记述了周穆王从宗周出发,北征犬戎,继而出雁门,入河套,祭河伯,登昆仑,会见西王母,狩猎大旷原,然后返回宗周的经历。由此可见,早在西周时期,远至今新疆天山一带,已为周朝势力和影响所及。因此,长期认为中西交通由张骞“凿空”的说法(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也应该得到纠正。

——摘编自王天海《周穆王凿空西域三千年祭》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关于“张骞凿空西域”的不同观点。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

典籍

相关记载

《汉书·西域传》“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葡萄、苜蓿归种。”
《续汉书·五行志》“(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成皆竞为之。”
《魏书·西域传》大月氏“其国人商贩京师(平城),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琉璃制造工艺始于埃及。)
《新修本草》唐王朝首次增录自西域及印度的药材,如密陀僧、郁金、安息香、龙脑香、胡椒等。
《医典》(阿拉伯“医学之父”阿维森纳,成书11世纪初)阿维森纳明确指出有17味草药从中国进口,其中包括细辛、姜黄、桂枝、肉桂(原文称之为“中国树”)、中国药用大黄等。
《马可·波罗游记》京兆府(西安)这座城市工商业繁荣,盛产丝,能纺织各种全锦丝绢……在城市西边,有许多偶像教徒(佛教徒),还有一些信奉聂思脱里派基督教的突厥人和萨拉森人(阿拉伯人)。
《元史·世祖纪三》“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职官称谓),汉人充总管,回回充同知,永为定制”。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任选3个视角,论述丝绸之路的作用。(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6-02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