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别大宗小宗D.维护均田制
2024-02-27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辛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学者朱绍侯指出,东汉时期的地主庄园“青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但是当东汉末年天灾频发、爆发大规模的自耕农起义时,田庄中的农民却没有响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田庄经济自给自足的封闭性B.豪强地主自身防御能力较强
C.大土地所有制比小农更进步D.庄园接纳了大量难民为劳力
2023-10-3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后期(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D.中央和地方矛盾尖锐
4 . 两汉时期至少有29名地方官员因为造福一方,死后被当地民众立祠祭祀,但只有兴学举贤的蜀郡太守文翁、为官清廉的南阳太守召信臣、主动归附汉光武的益州太守文齐、弃恶从善的洛阳令王涣4人得到朝廷昭告纳入官方祭祀体系。这表明(     
A.中央强化文化的大一统B.南方文化社会影响力上升
C.主流思想强调关注现实D.民众观感是上计制度基础
2023-06-02更新 | 1151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史料出处
秦朝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汉武帝至西汉末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东汉前期自中兴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东汉章帝)即位,务体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范晔《后汉书·和帝纪》

——据林甘泉《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盐铁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并简要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司马迁著《史记》,撰《项羽本纪》《陈涉世家》,而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则将二人编入列传,并直呼其名为《陈胜项籍传》;《史记》未给汉惠帝立纪,而是附在《吕后本纪》中,《汉书》则以帝王为中心,一帝一纪。这些变化反映了(     
A.大一统局面的巩固B.外戚宦官当政的现实
C.著史规范逐渐形成D.儒学正统观念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光武帝时,把三公的职责移到尚书台,“(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据此可知,东汉初年(     
A.出现了尚书位高权重现象B.形成了新的中央行政中枢
C.提高了王朝中央行政效率D.改变了中朝专权独断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东汉末年,孔融和陈群就“汝、颍人物孰优孰劣”的问题进行了论争。孔融列举了多位汝南历史上的名人,并对他们进行品评,或凸显其功业,或凸显其德行名节。陈群则以颍川大族的当世功勋为例回应孔融。这种评价人物的现象在汉末较为普遍。这表明当时(     
A.官员考核注重德行与功业B.门第成为选官主要依据
C.士人具有激浊扬清的风貌D.社会动荡亟需儒学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东汉时期,政府控制的户口不断减少,而地主经营的田庄却控制了大量的依附人口。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是(     
A.小农经济瓦解B.豪强势力膨胀C.土地兼并减缓D.外戚篡夺政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农民起义风起云涌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地方豪强独霸一方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022-10-19更新 | 1166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