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后汉书》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徙附万计……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睇盼则人从其目之所视;喜怒则人随其心之所虑。”这(     
A.成为东汉衰亡的隐患B.反映了阶级矛盾尖锐
C.导致土地兼并的加剧D.体现了汉代国力强盛
2 .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2023-06-11更新 | 9414次组卷 | 68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十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汉自元帝以后最高统治权力经常被控制于宦官和外戚手中。而伴随土地兼并导致土地集中,其结果是大地主必然要求政治上分割皇权。而外戚和宦官正是这部分要求分割皇权势力的政治代表。据此可知,西汉皇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软弱无能B.多种势力争夺所致
C.宦官外戚专权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2023-04-11更新 | 558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东汉末年“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边疆人口大举内迁B.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均田制度难以维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汉官仪》记载,东汉时期,百官在每年年尾会获得一笔“腊赐”(类似“年终奖”),其中大将军、三公能得到钱20万(一说3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几乎相当于他们一年的官俸。这一做法易导致(     
A.世家大族势力膨胀B.高官贵胄贪腐成风
C.社会等级秩序崩溃D.阶级矛盾走向激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初期,许多农民成为豪强地主的部曲、佃客,以致国家的户口册在姓名、年龄与数量等方面都不真实。为此光武帝命各郡县实施“案比”“聚人田中”,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光武帝此举(     
A.瓦解了豪强地主的势力B.提高了均田授田的准确性
C.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利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东汉时,“父老”作为关注地方利益的重要社会力量,可以对各种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往往能够得到当政者的积极回应与采纳,如南顿父老向光武帝进言免除十年田租,光武帝虽然没同意,但还是免除了两年的田租。由此可知,汉代(     
A.中央集权面临危机B.地方豪强干政
C.社会治理协调互动D.农民负担沉重
2022-09-07更新 | 507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奇石艺术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学者指出,东汉末年,国家无力保护自耕农安全,有些农民就把自己的土地主动交给田庄以求荫庇;田庄同时还吸纳流民。当一些地方爆发自耕农起义时,田庄的农民并没有响应。该学者意在说明田庄
A.有助于推动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具有稳定乡村秩序的作用
C.以缓和社会主要矛盾为出发点D.受到豪强地主势力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所示为东汉画像砖(影印件),其画面呈现了井盐生产、庄稼收获、戈射狩猎的情形。该文物可用于研究东汉时期(     
A.小农经济的全面普及B.工场手工业发展情况
C.政府对矿冶业的重视D.封建庄园经济的状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东汉太守一到任,往往会聘请当地名族大姓担任地方显职,并对他们以礼相待,言听计从,甚至完全委政于他们。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汉(       
A.外戚干政现象严重B.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C.中央集权潜伏危机D.豪强地主加剧兼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