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C.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2023-10-23更新 | 639次组卷 | 9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近年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出土一批汉简。其中有一则沼书的残简经整理确认如下:“……父母为天下至……普天莫匪新土,率土之宾,莫匪新臣……”据此可知(     
A.儒学思想渗透到基层民众B.丝绸之路以文化交流为主
C.西汉末年政权更选的局面D.汉代的政令传递畅通无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相比西汉的很多平民皇后,东汉十四帝的皇后们几乎都是贵族出身,多是大豪强之家或光武帝时的功臣后裔。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外戚专权现象的普遍性B.开国功臣具有政治特权
C.官僚贵族掌控皇室婚姻D.君主统治借助豪强势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东汉至魏晋时期的户口数表(据当时官府户籍统计所得约数)影响其中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户数口数
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56
263年663423146642344328817672881
263年280000940000
280年523000230000.0
西晋280年240000016160000
A.社会秩序的变动B.户籍制度的调整
C.中央集权的消长D.人口的大量流动
2023-04-21更新 | 91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综合素养测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初期,许多农民成为豪强地主的部曲、佃客,以致国家的户口册在姓名、年龄与数量等方面都不真实。为此光武帝命各郡县实施“案比”“聚人田中”,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光武帝此举(     
A.瓦解了豪强地主的势力B.提高了均田授田的准确性
C.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利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战国时期,秦国开凿水渠浇灌庄稼,关中水网密布,巴蜀有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小麦种植面积大为增加。秦汉时,不仅中原地区基本实现“铁器化”,四周边远地区也先后实现此进程,铁器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日渐显现。汉朝廷比较重视牛耕的推广,对所徙民、屯田民或“假与犁、牛”,一些地方官吏,如龚遂、王景、任延等人,也比较注重牛耕的推广。汉代,水利事业较为发达;汉武帝时,关中开凿了许多渠道,如漕渠、白渠、龙首渠、六辅渠等。《史记·河渠书》有载:“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赵过在推广牛耕的同时,亦据“古法”推广代田,“是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的农业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取得农业成就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时期,政府控制的户口不断减少,而地主经营的田庄却控制了大量的依附人口。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是(     
A.豪强势力膨胀B.小农经济破产
C.土地兼并减缓D.外戚干预朝政
9 . 在邾国故城遗址出土了刻有王莽诏书铭文的“同律度量衡”器,铭文曰“据土德受,正号即真……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龙在己巳,岁次实沉。初班天下,万国永遵,子子孙孙,享传亿年”。据此推断,这一诏令(     
A.改变了度量衡混乱局面B.借鉴前人实现王道复古
C.为政权合法性制造依据D.有利于王位的世代永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东汉时,“父老”作为关注地方利益的重要社会力量,可以对各种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往往能够得到当政者的积极回应与采纳,如南顿父老向光武帝进言免除十年田租,光武帝虽然没同意,但还是免除了两年的田租。由此可知,汉代(     
A.中央集权面临危机B.地方豪强干政
C.社会治理协调互动D.农民负担沉重
2022-09-07更新 | 507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