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前期,作为地方乡官里吏的乡三老,孝悌、里正和里父老等多“有修行,能帅众为善”,协同有秩、啬夫等乡官征收赋税徭役、教化民众。西汉中期以后,出现了樊重“赀至巨万,而赈瞻宗族,恩加乡阎推为三老”的现象。有学者推算,东汉乡官里吏一般由有资产十万钱以上富人担任。这一变化(     
A.增强了郡县官员对地方的影响B.体现出察举制度影响力的丧失
C.易导致基层与中央政权的离心D.折射出儒学正统地位遭到冲击
2024-03-29更新 | 401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4届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后汉书·百官志》载,“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九卿之一),(光武)中兴皆属郡县。……及洛阳市长、荥阳敖仓官,中兴皆属河南尹。”原先属于中央管辖的手工业机构,亦都交给地方管理,实行只征收赋税,不参与直接经营的政策,东汉的手工业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B.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发展
C.促使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024-02-06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复申下金银龟贝之货,颇增减其贾直。而罢大小钱,改作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广八分,其圜好径二分半,足枝长八分,间广二分,其文右曰“货”,左曰“布”,重二十五铢,直货泉二十五。货泉径一寸,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与货布二品并行。又以大钱行久,罢之,恐民挟不止,乃令民且独行大钱,与新货泉俱枚直一、并行尽六年,毋得复挟大钱矣。

——摘编自周艳常《两汉货币制度及相关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和政治内外交困的影响下,193511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终于出台了《施行法币布告》,规定新币制办法。从1935114日起,发行法币的法定银行包括:中央、中国、交通银行。为了防止白银偷漏的局面,规定从此所有的商品和买卖都由法币支付,拒绝使用银元。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除上述三行以外,财政部曾经核准发行的银行钞票以及农民银行的钞票可同样使用。四大银行完全掌握了中国钞票发行权,中国货币发行实现了分散到集中。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在明确规定外汇价格责任的前提下可以无限制买卖外汇。

——摘编自许明霞《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研究:以非对称依赖为视角》

材料三   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为合法货币,公布了用10万金圆券兑换1元人民币的比价。一些投机奸商、不法之徒等利用囤积的大量银元疯狂打压人民币。1949528日,人民币与银元的兑换比价为6001,而到了68日,这个数字竟变成了20001。不法分子狂妄叫嚣:“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但人民币进不了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华东局会议精神作了认真的安排与部署,陈毅市长指出:“要把这次行动当作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不打则已,打就要一网打尽”。行动当天,上海市工商界、新闻界连续发动声讨投机活动的舆论攻势,动员广大市民拒用银元;我隐蔽战线的指战员们也连续破获三起伪造人民币大案。通过这次金融风波,上海的社会形势得到了稳定。

——摘编自苗生《解放初大上海的银币之战》

(1)根据材料一,归纳王莽第四次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解放初期应对“银元之战”的有利因素。
2024-01-2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东汉时期豪族收恤宗族中的贫困者,蓄养宾客,收留破产流亡的农民,向他们提供救济和保护。豪族对依附农榨取高额地租,多为收成的50%。据此可知,东汉时期豪族势力的发展(     
A.深受儒家思想影响B.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
C.影响国家财政收入D.导致门阀士族迅速崛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今四川省彭山县出土的东汉《舂米》画像砖。图上有一谷仓,图左有二人并列踏碓;右下有二人正做米与糠的分离工作。该文物可以用于印证(       

A.官营手工业技术状况B.自耕农的粮食种植与加工
C.庄园经济的协作劳动D.农业耕作方式的日益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东汉一朝,皇帝例居“东宫”,皇太后皆居“西宫”。皇帝亲政和太后临朝两种状态的转换,表现为最高权力在“东宫”和“西宫”之间的切换。这一现象表明东汉(     
A.皇权受到外戚制约B.社会矛盾彻底激化
C.外戚宦官交替执政D.外戚频繁干涉朝政
2023-12-2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梁平区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莽在即位之前据《周礼》《礼记》等典籍所载古典礼制,开启对长安的儒教化、神圣化改建工作,如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王莽的做法意在(     
A.推动儒家思想传播B.促进都城长安建设
C.为其篡汉创造条件D.恢复周代礼乐制度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范晔《后汉书》中记载:“西部都尉广汉郑纯为政清絮,化行夷貂(少数民族),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任延在东汉初年担任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朵交阻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成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做外蛮夷夜郎等幕义保塞。”

——摘编自许殿才《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基本上摒弃了封建王朝“内华夏、外夷狄”的陈腐观念,传统“尊夏贱夷”,“首崇满洲”的意识也有所改变。国民政府曾提出改正少数民族称谓,颁布《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表》,禁止再用歧视和侮辱性的字样。由于边疆危机严重,一些有识之士还得出如下认识:“从前我国民漠视边疆,以为建设中国,应先内地而后边疆。经过(九一八事变)之惨痛教训,当知建设边疆较之内地更为重要。”一些人深切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教育文化水平,摆脱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同时,尊崇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在当时的中国也极为流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政府以西方传来的人类学,社会学方法为指南,从上至下组织了大规模的边疆民族状况调查,以重新认识边疆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需求。此外,国民政府还在西南各省先后设置一些边政管理机构,制定和推行了一些旨在增强边疆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

——摘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

材料三

时间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程(部分)
1923年李大钊曾在《平民主义》一文中把少数民族的解放问题提到与民主革命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
1945年蒙、回民族民众自己选举区、乡长,管理自治区、乡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
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接见西藏代表团时指出:“如果共产党不能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那共产党就没有什么用处。”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启了民族立法工作的新局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时期治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民族政策进步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外戚集团易于接近皇帝,往往利用皇帝幼弱,掌握朝中大权;而宦官集团则利用皇帝逐渐成年而亟欲亲政的心理,取外戚的地位而代之。中国历史上的外戚与宦官专权(     
A.导致地方权力膨胀B.表明外戚权力失控
C.均受到宗法制影响D.是君主专制的后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已失去对西域的实际控制,但西域于阗国仍坚持发行铸有汉字的货币“汉怯文二体钱”,并两次遣使人朝奉献。这反映出(     
A.中西文明之间交流频繁B.丝绸之路保持长期畅通
C.对中华文化的身份认同D.西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