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自西汉中期以来,汉代铜镜的样式趋向于统一,几乎在各地区同时出现,但东汉中后期的“神兽镜”和“画像镜”却首先在长江流域兴起。根据出土的许多铜镜的铭文可知,当时洛阳的制镜技术是最有名的,但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的技师也可与洛阳的技师相比。这表明(       
A.江南手工业生产技术发展B.经济重心呈现南移的趋势
C.手工业生产区域分工显著D.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024-03-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帝王自我检讨、自我反省的一种官方诏书。有学者统计了两汉时期皇帝颁布下发的“罪己诏”,如下表。两汉的“罪己诏”(     
朝代皇帝下诏次数下诏原因
西汉文帝2日食;匈奴入侵
宣帝2地震;总结失政
元帝5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东汉光武帝3日食、地震;总结失政
和帝1蝗灾
安帝3一系列自然灾害
A.表明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严重挑战B.具有明显的农耕文明色彩
C.说明防范外族侵扰成为施政重点D.体现君主专制强化的趋势
3 . 汉光武帝建国以后,利用自己更信任、更易操控的尚书机构。这一机构包括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左右丞、诸曹尚书、诸曹郎等。这反映出(     
①汉承秦制                            ②三省一体化的趋势
③皇权加强                            ④新的行政中枢确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3-05-07更新 | 44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选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王莽篡汉后不久(公元9年),颁布诏令“今更名天下田日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满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乡党……,敢有非井田而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对该诏令理解正确的是
A.防止了土地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
B.其复古政策背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趋势
C.推动了豪强地主田庄经济发展
D.有利于王莽政权长治久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汉时期,水利灌溉主要依赖官府统一兴修的水利工程。到了东汉,民间兴修的陂塘、井灌等水利设施遍布南北各地。这一变化源于(     
A.田庄经济的发展B.政府组织能力提高C.南方地区的开发D.个体农耕普遍存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中后期,士人中流行的汉赋,颂德宣汉之风逐渐淡出,讽谏功能日渐式微,隐逸之风大为突显。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衰退的时代景象B.逐渐理性的士人心态
C.士族衰落的政治现实D.日益壮大的庄园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汉驰道制度规定,非经特许,任何人员不能穿行中央三丈的“天子道”。到汉宣帝时,出现平民“以其罪罚之轻”,公然违反驰道禁令的现象,至汉平帝时废止这一规定。这一变化客观上(     
A.导致了天子权威的衰落B.推动了道路交通政治化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有利于商业交往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汉后期兴起的“九族异姓”说,以“仁”为核心,“亲亲”是其特征。东汉时出现的“九族同姓”说,则将母族、妻族从九族中剔除,以“礼”为核心,“尊尊”是其特征。这一变化(     
A.排除了外戚干政的困扰B.构建了新型的思想学说
C.有助于大一统局面形成D.折射出皇权弱化的现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记》中,司马迁将经济活动分为农虞工商四种。东汉时,“虞”这一利用山泽之利的行业在民间已经消失。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政府强化对经济控制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工商业者力量的壮大D.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疫病多少和流行时间长短与国家作为息息相关。有学者统计了两汉时期有历史记载的疾疫情况,发现西汉和新莽朝历时231年,有疾疫17次,平均13.59年一次;东汉历时195年,有疾疫34次,平均5.9年一次。这一变化说明东汉(     
A.气候变化灾害频发B.朝廷控制能力有所削弱
C.医疗技术出现倒退D.天人感应思想不受重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