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1 . “冬无雪”是反映暖冬或气候干旱的典型现象。下表是“冬无雪”的相关记载情况。

时间

记载情况

解读

先秦至西汉中前期较为罕见部分学者将“冬无雪”记载情况视为汉唐气候变迁的重要证据。但实际上,“冬无雪”记载的变化还与多种要素相关。有学者指出,西汉后期,冬麦推广;天人感应思想下,“冬无雪”沦为灾异天谴的外在形式,被赋予更多的政治意蕴;史书记录灾异功能强化等均影响“冬无雪”的记载
西汉后期逐渐出现
唐代相对较多
关于“冬无雪”的记载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真相B.说明历史解释就是否定传统
C.具有十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D.多元研究视角拓展历史认识
2024-05-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史载,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冀州刺史朱穆奏劾贪污的守令,打击横行州郡的宦官党羽,被桓帝罚作左校(左校掌左工徒)。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表示愿意“黥首系趾,代穆校作”,因此,桓帝不得不赦免朱穆。这表明(       
A.官方儒学提升了儒生地位B.宦官参政加剧政治黑暗
C.太学清议有利于政治清明D.协商议政净化官场风气
2024-05-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东汉大兴经学,民间家学累世相传逐渐形成了累世经学。而统治者也“奉行了一条‘经术’与‘吏化’相结合的政治路线”。无论是朝廷的征辟,或是郡国的察举,大多以赡富经学者为上选。据此推知,材料中的现象(       
A.加速了儒学向基层渗透B.加强了对郡国的控制力
C.提高了官员的执政素养D.影响了魏晋的政治生态
2024-05-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百所名校二轮复习联考(三)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有学者对《汉书》《后汉书》中所载监察官员“司隶校尉”一职进行统计,西汉时司隶校尉往往由侍御史、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县令、太守等转任而来,至东汉则主要由尚书令或尚书转任而为司隶校尉。这一变化表明(     
A.中央监察体系不断完善B.监察服务于皇权的趋势增强
C.西汉地方治理效能提高D.中朝成为中央政府行政中枢
2024-05-16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考古工作者在湖北当阳县发掘了两座东汉画像石墓。随葬品中有大量的铜钱,有成组的用陶烧制的建筑模型、农夫俑、武士俑、灶、井、兽、狗、鸡、鸭等,还出土了与武士形象相同的执耜农夫俑。这反映了,当时(     
A.耕作技术的进步B.贫富分化的加剧
C.庄园经济的发展D.基层治理的加强
2024-05-15更新 | 48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王莽时吏人没人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吏人遭饥乱,及为青、徐贼所略,为奴婢下妻,欲去留者,恣听之。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上述做法(     
A.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B.反映了社会成员身份渐趋平等
C.利于小农经济恢复发展D.壮大了豪强地主田庄经济规模
2024-05-1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四民月令》记载,家兵每年二月,要“顺阳习射,以备不虞”;三月“农事尚闲”,可“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八月“得凉燥,可上角弓弩”。九月“缮五兵,习战射”。十月“培筑垣墙”等等。这一记载充分反映了(     

A.东汉时期地方军阀割据问题的严重B.豪强以隐蔽方式拥有强大军事力量
C.东汉统治者有效强化对农民的控制D.两汉时期的外戚宦官专权问题严重
2024-05-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东汉建武十九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九真蛮越后,“徙其渠帅三百余口于零陵(湖南)”。建武二十三年,平叛南郡蛮越后,政府“徙其种人七千余口置江夏界(湖北)中”。该举措(       
A.刺激了社会变革B.推动了民族融合C.消除了地区差异D.实现了国家统一
2024-05-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
2024-05-10更新 | 54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宁夏地区墓葬结构主要为砖砌多室或单室墓,构筑方式逐渐与中原同步,随葬品除了铜器和陶器之外,还出现了艳丽莹润的釉陶器。这可用来说明,宁夏地区(       
A.社会经济水平提高B.墓葬等级分化明显
C.青铜铸造技术精进D.豪强地主地位显赫
2024-05-09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