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中后期, 官场出现诸如: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遭母忧,弃官行丧”;赵典会帝崩,“遂解印绶策付县,而弛到京师”;延笃举孝廉为平阳侯相,“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不就”等现象。这表明当时(     
A.封建官僚政治成熟完善B.王国势力遭受沉重打击
C.儒家伦理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腐败加剧社会动荡
3 . 秦朝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文帝、景帝治理却打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年代“文景之治”,东汉又因为土地兼并导致黄巾起义引发军阀割据。问历史事件之间的启示是(     
A.历史成败决定历史解释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历史就是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轮回D.皇帝的好坏是王朝兴衰的关键
2024-01-12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天津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汉驰道制度规定,非经特许,任何人员不能穿行中央三丈的“天子道”。到汉宣帝时,出现平民“以其罪罚之轻”,公然违反驰道禁令的现象,至汉平帝时废止这一规定。这一变化客观上(     
A.导致了天子权威的衰落B.推动了道路交通政治化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有利于商业交往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
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D.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2023-11-28更新 | 242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     
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
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
2023-06-21更新 | 7420次组卷 | 4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天津专用)
7 . 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民起义。这两次起义的共同点是(     
A.藩镇割据造成社会动荡B.自然灾害严重导致民不聊生
C.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D.建立了农民阶级领导的新政权
8 .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2023-06-11更新 | 9699次组卷 | 71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当时的中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与此同时,荆州地区却“沃野万里,士民殷富”,江东一带“煮海为盐,境内富饶”,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这一状况(     
A.导致了军阀割据的局面B.影响了人口的区域分布
C.促进了商业的迅速发展D.引起了地方制度的剧变
2023-03-30更新 | 320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天津益中学校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疫病多少和流行时间长短与国家作为息息相关。有学者统计了两汉时期有历史记载的疾疫情况,发现西汉和新莽朝历时231年,有疾疫17次,平均13.59年一次;东汉历时195年,有疾疫34次,平均5.9年一次。这一变化说明东汉(     
A.气候变化灾害频发B.朝廷控制能力有所削弱
C.医疗技术出现倒退D.天人感应思想不受重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