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4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江西 高三 阶段练习 2024-05-19 7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逸周书》记载:“汤放(放逐)桀而归于毫,三千诸侯大会。”《帝王世纪》记载:“诸侯有不义者,汤从而征之,诛其君,吊(慰问)其民,天下成悦。”上述文献记载可以说明,商代(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B.构建了贵族宗法制度
C.推动了早期国家发展D.遵循了儒家仁政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唐代,一些大城市中出现了许多手工业作坊,有的称为“铺”“作铺”,有的称为“行”,作坊主是所谓的“长老”或“师”,他们同眷属、徒弟在铺的后面制造,在铺的前面销售。相同行业的手工业者还组织了各种行会。这反映出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手工业者的地位较高
C.坊市制度趋于崩溃D.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4. 宋代士大夫很少参与剧烈的户外运动,像唐代社会风行的打毽、狩猎、拔河等活动不再受青睐,一些益智类游戏(如弈棋)成为被普遍接受和推崇的休闲项目。唐宋士大夫这一休闲生活的变化缘于(     
A.选官制度的变革B.主流思想的演进C.文官地位的变化D.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5. 明代六科给事中与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为“科道”,“明代乃以监察官员治天下”。如表所示为明代对科道官员选任的部分规定。据表可知,明代(     
时间内容
永乐年间明成祖曾谕,“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
正统初年颁布《宪纲》,始立新进初仕者不与科道之禁,认为“新进小生,遽受斯职,未达政治之体而有可为之权……以好恶为是非,甚至贪秽无籍”
成化年间著令:“今后初仕者,不许铨除风宪(不得选任为科道监察官员)”
A.科道官员行政权力扩大B.官员监察制度成熟完备
C.科举取士标准趋于严格D.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6. 1894年,湖北枪炮厂初步建成,机器设备订购于德国著名军工企业—克虏伯公司,初有工匠1200多人。1895年,该厂每月产枪500枝,子弹10万多发,炮弹7000余枚。到1906年,该厂共耗银784.6万两,主要来源于海关洋税、厘金(行商税)等。该厂的初期发展(     
A.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B.壮大了民族资本主义力量
C.满足了清军的装备需求D.体现了晚清近代化的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1918年1月,胡适、陈独秀等人编辑《新青年》时,开始用白话文发表文章。随后,陈独秀等人创办白话刊物《每周评论》,北大学生傅斯年等人创办《新潮》白话杂志。五四运动中,“以白话行文的定期刊物,遍于全国”,共有四百多种。这表明,此时(     
A.民主科学成为社会共识B.白话文完全取代文言文
C.新思潮的社会影响扩大D.国民精神改造任务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1940年11月,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在一个决定中说:“广泛地开展边区经济建设,是边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这首先就是为了使边区由半自给自足迅速走上完全自给自足……没有有效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边区的巩固和发展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中国共产党克服困难坚持抗战
C.民主联合政府亟待巩固D.陕甘宁边区经济保持快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卫生工作要“面向工农兵”的方针,在广大农村、城市街区和工矿企业普遍建立起基层卫生组织,以及各种专业防疫机构和防疫队伍。同时,全国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新中国上述卫生防疫举措体现了(     
A.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B.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
C.人民生活状况根本性改善D.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0.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对浦东地区的开发开放。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上海市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正式成立(如图)。这张历史图片见证了(     

A.中国特色现代化探索的深入B.浦东率先尝试现代企业制度
C.上海浦东实施“走出去”战略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古希腊人将其他民族称为“蛮族”或“异族”,而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称呼其他民族本名,如巴比伦人、希腊人、埃及人、印度人等。大流士把全国居民分为“友人”与“敌人”,强调“(每个)友谊的人,我加以恩典,(每个)敌对者,我予以严惩”。大流士上述举措旨在(     
A.推行民族平等政策B.舍弃军事扩张策略
C.强化帝国政权认同D.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从12世纪末开始,英格兰国王经常组织巡回法庭,派法官到各郡调查裁断。巡回法庭不仅审理各种刑事、民事案件,而且管理王室资产、督查地方官吏、规制地方领主特权。有西方学者指出,“与其说它是巡回法庭,不如说它是巡回政府”。巡回法庭的设置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权力逐渐衰微B.封君封臣制度完善
C.地方贵族丧失特权D.民族国家初显雏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3. 1667年,法国进行关税改革,改革前后的部分商品税额对比如表所示(单位:利弗尔)。据此可知,法国的关税改革主要是基于(     
商品名称1664年税额1667年税额
西班牙羊毛织品70100
荷兰羊毛织品4080
安特卫普挂毯120200
A.保护本国棉纺织业B.顺应商业革命趋势
C.抵制外国资本渗透D.增强自身经济实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外交部部长米留科夫照会各国政府,“愿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继续命令前线军队投入战斗。1917年5月3日,照会在报纸上公布,彼得格勒街头出现游行示威,抗议运动席卷各大城市和军队,米留科夫被迫递交辞呈。据此可知,当时俄国(     
A.社会主义革命势在必行B.十月革命条件已经成熟
C.临时政府缺乏合法地位D.和平民主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揭示了从微小的质量中获取能量的可能性。其后,原子核裂变现象被发现,链式核反应理论形成。1945年7月16日,美国新墨西哥州上空升起巨大的原子蘑菇云。8月,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先后被原子弹化为炽热的灰烬。这一历程表明(     
A.原子能利用仅限于军事领域B.反法西斯战争赖于原子武器
C.科技进步影响人类社会发展D.现代战争催生科学技术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6. 如图所示为1991年、200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和净流出占全球 GDP的比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资本流动的国际化增强B.国际金融动荡不断加剧
C.全球跨国投资格局转变D.经济全球化的动力衰减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王韬、张謇、孙中山的工商业思想主张。

序号思想主张
且夫通商之益有三:工匠之娴于艺术者得以自食其力,游手好闲之徒得有所归,商富即国富,一旦有事,可以供输精饷。此西国所以恃商为国本欤
铁路、矿山、森林、水利及其他大规模之工商业,应属于全民者,由国家设立机关经营管理之,并得由工人参与一部分之管理权
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也。……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国强民之术实在于工

(1)分别概括①②③的工商业思想主张,并指出其对应的人物。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工商业思想变化的趋势。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的几个世纪,西班牙与葡萄牙大量人口移入拉美,其进程持续几个世纪。英国则紧随其后,重点向北美移民。19世纪,西班牙、英国对外移民趋缓,爱尔兰和德意志成刀里要移民输出地。19世纪末,相对落后的东欧和南欧又成为欧洲主要的移民输出地。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最大移民输入地的美国,其“边疆”开拓基本结束,原本高度开放的移民政策也发生了转向。进入20世纪,西欧对外移民数量大大减少,东欧地区的对外移民在一战之后基本停止。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

材料三   对于早期殖民国家来说,能否稳固地控制殖民地,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本国移民的多少。而对于没有殖民地的德意志来说,移民则使“人口过剩问题在整个19世纪都显得微不足道”。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对外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欧洲对外移民减少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对外移民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提出经济上、政治上以及防务上独立的“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戴高乐强调“由于事实和理智的影响日益增强,法兰西共和国认为,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常关系即外交关系的时刻已经到来”。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封锁和敌视。1963年年底,周恩来接见来访的法国前总理富尔时指出:“莫斯科三国(美、英、苏)部分禁核试验条约,你们没有签字,我们也反对”;“我们都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不愿受任何外国的干涉和侵犯,我们都赞成在国际上应该维护世界和平,不允许几个大国垄断世界事务”。

——摘编自李军、周小军《中法建交背景及原因浅析》

材料二   1964127日,中法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法建交公报公布后,美国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由美国国务卿发表了一个声明表示“遗憾”。而戴高乐则于1964131日举行记者招待会非常自信地说: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只不过是如实地承认世界,相信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建交前两国面临的共同处境及中法建交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建交的重大国际意义。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世界史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20
2
中国近现代史
3
经济与社会生活
4
世界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商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单题
20.65东汉的兴衰单题
30.65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单题
40.4宋元社会的变化 单题
50.4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单题
60.4洋务运动单题
70.65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单题
80.65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90.65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单题
100.4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单题
110.65波斯帝国单题
120.65王权的加强单题
130.4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单题
140.65十月革命的胜利单题
150.65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单题
160.65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65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80.4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90.4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三、论述题
200.4儒学的复兴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