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法律体系中专门设有犯罪为奴的《收律》,秦简《法律答问》中有多处涉及“收其妻、子”的规定。籍没的场合如此广泛,民众动辄犯禁,随时都有可能沦为官奴婢。汉文帝继位不久,就“尽除收帮相坐律令”。此后,很少再见到籍没罪犯全家的做法,但是“今农夫五口之家……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的现象日益严重,到了东汉,有人批评时政说:“夫奴婢虽贱,俱含五常,本帝王良民,而使编户小人为己役,哀穷失所,犹无告诉,岂不枉哉?”

——整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

材料二 (明朝隆庆年间)看得本县路冲地狭,民少商多,以十分为率,二分务农,尚有八分说牙。……每现年里甲,每里仅存二三贫户,有司所费不赀,里长指称,恣意重科,苦将贫民锁押,买完方行释放,只得卖儿䰞女,破产倾家。里甲萧条,十室九空。而富商大贾,坐享厚利。当道者惟见市肆之繁华,不知乡野之疾苦。   

——摘自《仪真县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文帝“尽除收帑相坐律令”所体现的治国思想,概括秦汉奴婢来源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经营方式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仪真县“民少商多”的成因。结合所学,列举清朝针对“里甲萧条”所采取的制度改革。
2024-04-12更新 | 185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6 综合冲刺专练(16+3模式)-【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汝南袁氏以通经兴家。逐渐发展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家族的兴衰与东汉社会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族变迁中的历史

材料二   袁良以习《孟氏易》举明经为太子舍人,东汉光武初任成武令。以后其孙袁安以通《易》举孝廉,持身庄重、居官不畏权势、以公事为重,颇为朝廷恃赖,历仕明、章、和三帝,位至三公,从此袁氏地位急剧上升。袁京、袁赏、袁敞等皆因高门而被拜为官;袁敞以父任为太子舍人,廉劲不阿权责,颇有父风,屡在三公位。袁汤多历显位,仕至三公。袁成任三宫中郎将,与外戚梁冀交好;袁逢曾任太仆、司空、执金吾;袁隗为三公。宗族袁赦时以中常侍(东汉时由宦官担任)用事于中,与袁逢、袁隗相为内外援。“故袁氏贵宠于世,富奢甚,不与他公族同”。其时大将军以下莫不与袁氏交结。

袁绍“壮健好交结”“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加上汝南袁氏的声望和他特殊的身份,周围有一大批拥护者。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汉末董卓进京、欲行废立事,袁绍最先起兵山东,进讨董卓,响应者众,号称百万,袁绍被推为盟主。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夺青、并二州,后又占据幽州,一统河北,成为势力最大的诸侯,在官渡之战中败于曹操,后病逝。表术年少时以侠气闻名,后升迁为虎贲中郎将,曾与袁绍、曹操等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击败后割据扬州,一度称帝,部众离心,病死。

——据胡秋银《汝南袁氏的发展与东汉社会之变迁》等

袁氏家族的兴衰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元元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述职巡视,出兵朔方。 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 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 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

——摘编自班固《燕然山铭》石刻译文

材料二   左宗棠率军击败阿古柏后,派官兵前往各城视察,发现满营房屋久已掬为茂草”“满城倾圮,瓦砾荒凉,官兵们无营署可住,进退维谷,殊形狼狈……左宗棠于光绪三年(1877年)上奏光绪帝,提出:新疆地段较远,他族通处,故土新归,治内治外,事同草创,非规模早定,废坠无自而”“天山南北两路,还隶版图,气象一新,中外群属,耳目诚及,此时早定大计。”“为新疆画久安置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以求将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

——摘自《晚清新疆设省始末》等

材料三   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世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不论多么强大,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恃强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扩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020年10 月19日,习近平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的讲话

(1)从史料载体的角度,写出材料一中《燕然山铭》石刻的史料类别,指出其记载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天子的王师”能“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求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的因素。 根据材料一、二,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用一句话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此一战”对世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简析“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实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史料一   从元帝(刘奭)到孺子婴(公元前49—公元8年)时代是西汉晚期。这时贵族地主与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壮大,商人势力也重新兴起,土地兼并的问题日益严重。汉王朝陷入深沉的危机之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

史料二

   


[探究]
(1)据史料一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两汉政权衰亡的关系如何?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局面的本质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史料出处
秦朝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汉武帝至西汉末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东汉前期自中兴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东汉章帝)即位,务体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范晔《后汉书·和帝纪》

——据林甘泉《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盐铁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并简要说明。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1)【说一说】

新始建国二年(10),王莽下令行“五均六管”法,实行计划经济。内容包括:1.政府控制物价。粮食布匹等供过于求时,政府按成本价买进求过于供时,政府平价卖出。2.征收所得税。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医疗、织布、旅馆、工匠、摆摊等,从前自由经营,现在政府征收百分之十所得税。3.实行专卖制度。盐专卖、酒专卖、铁器专卖,由中央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以前大富豪可以自铸钱币)。4.规定国内所有自然资源均属国家所有,由国家开采。5.首创政府贷款。老百姓没钱祭祀丧葬,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经商贷款,收百分之十利息。


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2)【谈一谈】

关于当时秦国人生活的状况,一直存在着不同说法。《中国秦汉经济史》一书,对于商鞅改革之后秦国的赋税有一个计算,它认为当时实物剥削量占农民总收入三分之二,劳役至少占农民劳动时间的七分之一,全部剥削量约占农民总劳动量的五分之四。


请回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反映历史现象的认识。
2022-11-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7 . [古代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北宋立国后,太祖、太宗及其继承者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劝农督导职责、推广优良品种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重点发展东南经济,这促使当地农业飞速发展。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专种粳稻”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因东南地区民田十之八九种稻,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 . 【东汉与西欧庄园】

材料一   与田庄盛行相伴随的,是大量流民的出现。换言之,大土地所有者发展的基础是无数自耕农的失业,这当然不是一夕之间的事,东汉初年,光武帝提倡节俭宽厚,轻徭薄赋,与民生息,使王莽篡汉以来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农业、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商人势力崛起,他们“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为社会稳定计,汉政府一度对商业活动采取敌视和钳制的态度,加之士农工商的传统价值观根深蒂固,不少商人财运亨通后却没有将更多资金流入市场扩大再生产,而是兼并土地、求田问舍,因为这能够帮他们提升阶级——“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甚至有不少商人“其为编户齐民,同列而以财力相君”,凭借着自己的经济优势走向了统治阶级。

材料二   西欧庄园的形成,其主要动因不是土地买卖和兼并,相反,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古罗马开门揖盗,出现三世纪危机,民族大迁徙,蛮族入侵。入侵后的日耳曼蛮族论功行赏,剥夺了大部分罗马贵族的土地并进行重新分配,大肆分封。在这种分封之后,土地的流动总体来说就很缓慢了,西欧各国都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实行了分权的贵族政体,此为封君封臣制。也就是说,各地方领主(一个与地主相对,但同时兼有政治权利和经济优势的身份)在他的庄园/封地内是有实权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东汉田庄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田庄相比,西欧封建庄园有什么不同。
2022-08-10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课时及单元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庄园主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这种权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父系家长的族权为核心,以邻里关系、同乡关系、主客关系为辐射。它既表现为同宗、族人、邻里、同乡及其他依附农民对庄园主的一种君主般的尊数和畏惧,又表现为庄园主对族人、乡里等人所行使的一种周济族人、关心乡里的"聚族"之权。庄园主对于庄园内依附农民的这种统治权笼罩着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更能深入被统治者的心理。这种政治权力还表现在文化教育上。庄因内的学校一般在农闲时开学,除供地主子弟学习外,一般依附农民的子弟也可入学。庄园主可借此向农民子弟灌输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教育内容。到东汉末期,田庄向武装化、堡垒化发展,庄园主的政治权力在庄园内无所不包。

材料二   西欧封建主对庄园内的农奴具有一种法权,这种法权以明确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由于封建制度的存在及土地占有关系的不平等,权利则总是在领主一边,对于农奴则总是无穷无尽的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表现为一种法律形式∶封建主占有封土,既有法律形式即分封、效忠仪式,也有法律内容即载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书或法律惯例。封建主从农民那里取得土地,一般也是通过民事法律行为完成的,当然其中含有封建主仗势进行抗夺的内容。委身农被迫把土地给封建主时,双方也都订立了载明权利和义务内容的法律契约,而且这种契约有固定的式样和约定俗成的语言。农奴的人身依附程度,一般也都根据本庄园的习惯法而定。西欧庄园内的农奴人身问题,很难找到两个庄园相同的标准,都是依据各庄园公社的习惯法而定,庄园主则是这个法律的执行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竹云《汉代田庄与西欧庄园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庄园主政治权力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庄园主相关权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田庄相比,西欧封建庄园在基层管理方面的不同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末年,社会危机严重,天下大乱。光武帝刘秀称帝后,减轻赋税,精简机构,休养生息。同时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他多次下令释放和保护奴婢,打的旗号是贯彻儒家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公元26年,战乱纷扰,刘秀下诏:“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去。敢拘执,论如律。”公元30年十月,光武帝下诏令:“王莽时吏人没入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公元31年春,又“诏中都官、三辅、郡国出系囚,非犯殊死皆一切勿案其罪,见(现)徒免为庶民。耐罪亡命,吏以文除之”。除了把正在关押的犯人放出外,还把逃跑的一般犯人的罪除去。经过多次改革,东汉王朝的经济和生产力逐步恢复,社会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释放的非自由人的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汉前期光武帝人口制度改革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