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后汉书·逸民传》说,东汉章帝以后,“帝德稍衰,邪蘡当道,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于是出现了一批隐逸之人(士),逃避现实与坚持理想。逸民群体的出现(     
A.主要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B.源于统治者清除政治的异己势力
C.体现儒家学者的消极避世D.反映政治局势影响士人价值取向
2023-04-14更新 | 43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东汉时,刺史在其所监察之州有了固定的办公地点,刺史本人“不复自诣京师”,而是遣吏向司徒府汇报,并改变西汉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称职者,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案验,然后黜退之制,使黜退之权归于刺史。上述变化
A.提高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B.冲击了中央三公九卿制度
C.为地方势力膨胀埋下隐患D.表明中央对地方监管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汉前期,作为地方乡官里吏的乡三老,孝悌、里正和里父老等多“有修行,能帅众为善”,协同有秩、啬夫等乡官征收赋税徭役、教化民众。西汉中期以后,出现了樊重“赀至巨万,而赈瞻宗族,恩加乡阎推为三老”的现象。有学者推算,东汉乡官里吏一般由有资产十万钱以上富人担任。这一变化(     
A.增强了郡县官员对地方的影响B.体现出察举制度影响力的丧失
C.易导致基层与中央政权的离心D.折射出儒学正统地位遭到冲击
2024-03-29更新 | 403次组卷 | 12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山东滕州黄家岭出土的汉画像石拓片。在拓片中,上格为“迎谒”和“锻冶”图,下格为一个包括耕、糖、种的综合农耕场面。该拓片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土地兼并问题的长期存在B.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
C.不同阶层间矛盾的尖锐化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西汉武帝时期修筑的居延边塞烽燧防御设施,到东汉中后期,逐渐失去其功能和作用(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缘于(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B.刺史制度的实施
C.地方治理政策改变D.地方豪强的崛起
2024-01-23更新 | 36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末年,外戚梁冀把西至弘农、东至荥阳方圆千里的地方占作自己的林苑,宦官苏康、管霸强占“天下良田美业、山林湖泽”,许多商人大买田产“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这些现象导致(     
A.藩镇割据隐患B.外戚宦官专权
C.阶级矛盾激化D.小农经济瓦解
7 .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针对地方隐匿耕地数字、私占人口的行为,推行“度田”即令地方丈量耕地、核实户口,但未能严格执行,其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遭到破坏B.土地私有化发展趋势
C.地方官僚督办不力D.建国基础是豪强地主
8 . 汉武帝时期,政府即令内迁的八郡之民复归匈奴本土,“布还诸县,皆赐以装钱,转输给食”;明帝时期,政府又规定若“边人遭乱为内郡人妻,在已卯赦前,一切遣还边,恣其所乐”,积极鼓励内迁之民返迁边疆故土。这些举措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东汉初期(     
A.边疆危机得以解除B.内迁之民的数量庞大
C.中原地区地位优势D.统治疆域的日渐缩小
2023-03-26更新 | 37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汉光武帝建国以后,利用自己更信任、更易操控的尚书机构。这一机构包括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左右丞、诸曹尚书、诸曹郎等。这反映出(     
①汉承秦制                            ②三省一体化的趋势
③皇权加强                            ④新的行政中枢确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汉末期,王莽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改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并称“三公”。东汉建立后,一切官僚机构的名称都恢复西汉旧制,唯有“三公”遵从王莽的改变。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光武帝又去掉“三公”前面的“大”字,增设将军,使其地位和“三公”相等。这反映出东汉初期(     
A.专制皇权得到加强B.三公制度逐渐瓦解
C.官僚政治趋于成熟D.中枢制衡机制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