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所示是两汉时期湖南部分郡属县数、户口数及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对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时期

下属县数/个

户口数/户

口数/人

户均人数/人

公元4年

47

126858

717449

5.66

公元140年

49

649839

2813266

4.33

注:表中数据为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
A.土地兼并严重B.农业技术领先C.流民大量涌入D.政府政策倾斜
2023-12-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联考(12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东汉田庄在经济上“闭门成市”,军事上拥有私人武装,政治上“聚族而居,宾客相附”。这说明东汉田庄(       
A.农民对地主的依附性逐渐增强B.存在雇佣经营的模式
C.体现出大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D.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基本的民族格局,以华夏共同体——汉族的前身“汉人”为主要角色,多民族共同体有所发展:第一,在统一的国家体系下,车汉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进一步加深,一些地区得到开发,例如在云南和东越旧地设置郡县,使这些地方得到开发和华夏化;还有多支来源为“蛮夷”的少数民族因迁徙到华夏之地,逐渐融入华夏内部,例如羌、南匈奴、南郡蛮等等。这些历史现象的发生,使汉民族得以壮大,分布范围扩大。第二,由于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共性、同质性的增强,使得各少数民族的政治与华夏认同感加强,多民族共存的局面因此得以维持和发展。

——摘编自史党社《东汉时期的民族交融及历史启示》

材料二   随着北方民族文明交融,迁徙至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超越了一直被强加给自己的“夷狄”观念,开始主张自身即为“中华”;与此同时,开始出现将这些民族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原王朝或正统王朝的主张。随着南北民族交融进程的加快,南朝人也认为,“所谓同舟而济,胡、越一心者也”“夷狄吾民,斯事一也”。南朝后期,常有北人南来或者南人北去,彼此往往互相诋毁。但此时吴虏之区分似已由民族与地域概念发展而成南北政治阵营概念。

——摘编自冯剑《都城规制的传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时期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发展,并分析这一发展形成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据《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刘秀生长于民间,目睹耕作艰难和百姓的疾患,天下大定后,以安定平和的形式推行统治。这表现在,汉光武帝(     
A.实行盐铁官营B.惩处贪腐C.严控宦官干政D.释放奴婢
2023-10-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测(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国家控制的人口不过 1000万,然而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国家所控制的人口超过2100万。下列有助于解释该现象的是,东汉初期(     
A.释放奴婢取得成效B.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C.政府威信大大提高D.官民关系显著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代,官员可以不经正常公文处理程序,直接向皇帝上报秘密奏章,奏章则由皇帝本人或皇帝所指定的人开阅处理,史称“上封事”。比如汉光武帝曾下诏,“百僚并上封事,无有隐讳;有司修职,务遵法度”。据此分析,“上封事”(     
A.强化了对基层机构的控制B.体现了严刑峻法治国理念
C.利于强化君主的集权统治D.保障了政令的传达和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东汉初年,光武帝下诏,令自己的家族发源地南阳撰写地方风俗历史,主要记载“耆旧节士”“名德先贤”。不久,沛、三辅地区和光武帝家族的早期活动区域鲁、庐江也兴起修撰郡国书的风气。据此可知,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B.尊重地方历史传承
C.安抚地方豪强势力D.彰显皇帝统治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两汉之际,一个五口的小农之家月需食盐一斗左右,以谷易盐,一年需六石谷方可换得。基于此,汉宣帝(公元前92—前49年)曾下诏“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价)”。上述现象说明当时(     
A.食盐官营的必要性B.小农经济生存艰难
C.重农抑商形同虚设D.农民生产投入过大
2023-08-3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由东汉章帝统一儒家经义的《白虎通义》中云,“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东汉士大夫据此以身作则、推行教化、忠孝成俗,许多官员崇尚简朴,反对奢华。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察举制度的形成
C.儒学主体地位的确立D.士人阶层的壮大
10 .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2023-06-11更新 | 9715次组卷 | 7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