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
2024-05-10更新 | 54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如表史载先秦至隋代黄河决溢改道基本情况表,据如表推断,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代基本情况
先秦、秦决溢改道的记载很少
西汉决溢达十次之多,其中五次都导致了改道
东汉决溢一次。前期河患严重,王景治黄后河患减轻
魏晋—隋长期安流,三百多年只有三次决溢
A.治河官员的贤愚B.历史记述的疏密C.农耕区域的伸缩D.封建王朝的盛衰
3 . 西安西汉墓出土的陶仓在肩部朱书“黍粟”“小麦”等字,说明已能将粮食按不同种类储藏在不同结构的粮仓里;河南焦作东汉墓出土的彩绘陶仓楼,前有院落,后为四层仓楼。这反映出汉朝(     
A.西安和焦作的农业最发达B.重视改进官仓粮食的储存技术
C.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D.实行休养生息以发展农业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中期以后,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三大集团是官僚士大夫、外戚和宦官。细察当时的政局,不仅发生了宦官打击官僚士大夫的“党锢之祸”,也发生了皇权打击外戚、宦官的“外戚之祸”和“宦官之祸”。由此可知当时(       
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皇权尚能控制政局D.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时期,诸多地方宗族组织成员通过服膺儒学,与国家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由通经而以察举征辟进入官僚队伍,实现了宗族势力的官僚化、士族化。据此推知,东汉宗族势力的发展(     
A.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B.影响了魏晋时期的政治生态
C.规范了地方基层治理D.促进了儒家学说的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汉时期,水利灌溉主要依赖官府统一兴修的水利工程。到了东汉,民间兴修的陂塘、井灌等水利设施遍布南北各地。这一变化源于(     
A.田庄经济的发展B.政府组织能力提高C.南方地区的开发D.个体农耕普遍存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     
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
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
2023-06-21更新 | 7417次组卷 | 4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2023-06-11更新 | 9697次组卷 | 71卷引用:吉林省珲春市第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