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司马迁认为,郭解年轻时虽扰乱社会秩序,但成熟后“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逐渐受到人们的仰慕;宋代司马光却认为,郭解是威胁国家稳定、扰乱社会秩序的暴徒,编撰《资治通鉴》时,反映郭解正面形象的内容均删去不载。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A.社会制度的根本不同B.所处社会阶层的区别
C.历史叙述的价值取向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史记》中司马迁对刘邦和项羽的人物刻画。据此可知,司马迁的史学写作(     
《史记·鄧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A.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B.体现了作者不满现实政治
C.颠覆了传统的正统观念D.开创了全新的史学的体例
2024-05-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T8联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二)历史试题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2023-09-15更新 | 3481次组卷 | 30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湖北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赵过选择能工巧匠制作新田器,然后通知各郡派所属县令、地方农官和老农到京城参观、学习,使之在各地推广应用。汉成帝时,氾胜之担任“议郎”,“教田三辅(京城附近)”,他还总结当时农业生产经验,写成农书《氾胜之书》。北魏人贾思勰总结历代经验,写成《齐民要术》。唐朝时,政府大力在南方推行稻麦复种制。宋太祖任命何承矩为河北沿边屯田使,他在河北一带试种水稻并取得成功,水稻种植在北方得到推广。元代永丰(在今江西)县尹王祯在任内推广植棉,总结群众经验写成《农书》。

——摘编自王文玺《世界农业推广之研究》

材料二   从19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通过翻译外国农业著作,聘请外国农业教员,选派学农留学生,以及引进农业科学技术和实物成果等多种途径,推动了我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和推广事业的发展。清末在发展近代农业科学技术事业上,主要是兴办农务学堂和创办农事试验场。到1909年,全国共兴办高等农业学堂5所,中等农业学堂31所,学堂体制和教学内容大多仿照日本。第一所综合性的农事试验场是1902年在保定设立的直隶农事试验场,辛亥革命前各地已建农业试验机构20余处。

——摘编自朱宏斌等《和而不同:历史时期域外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古代和晚清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异同,并分析其不同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海南·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3-07-10更新 | 2372次组卷 | 1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湖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班固在《白虎通义》中写道:“圣人治天下,必有刑罚何?所以佐德助治,顺天之度也。故悬爵赏者,示有劝也;设刑罚者,明有所惧也。”这反映了汉代(     
A.礼刑合一、儒法并用的治国策略B.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C.继承秦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以法为教强化对百姓的思想教化
2023·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其思想具有明显的“美汉”倾向。他把本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排挤出来,列入“传”中;也不承认王莽政权,故不把他列入“纪”中,而只是列在“传”的末尾。这表明(     
A.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形成B.大一统思想的强化
C.中央集权下纪传体通史的发展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2022-12-17更新 | 807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稳派T8联考2023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汉魏时期画像中,可以随处找到少数民族的身影,汉魏画像对少数民族赋予“高鼻”、“深目”、“多须”、“披发”、“尖帽”等形象特征。当少数民族和汉人在同一幅图像中出现的时候,汉人有意塑造少数民族这些形象特征。这些现象体现出当时(     
A.统治者推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B.汉人文化思想中的传统意识浓厚
C.民族交融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D.民族元素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内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故周王序得其道,千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其观点实质上是(     
A.抨击郡县制,主张分封制B.主张以道治国,反对以法治国
C.认同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D.认为君主制是秦亡的根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为《史记》和《汉书》部分篇目的内容摘选。据此可知(       

篇目

《史记》(西汉·司马迁)

《汉书》(东汉·班固)

货值

“人富而仁义附焉”

“贵谊而贱利”

游侠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不入于道德,苟放纵于末流”

汉武帝

“尤敬鬼神之祀”

“雄才大略”


A.价值判断影响史家的历史评述B.时代变迁决定历史评述
C.历史评述受到阶级立场的影响D.历史评述缺乏客观标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