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云冈石窟前期大佛雕有大耳、大目,具有典型北魏鲜卑族人的特点:公元494年以后佛像造像追求精细,面型大多消瘦,服饰也趋向宽衣博带,显现出南朝士人“秀骨清像”的独特形象。这反映了(     
A.鲜卑族封建化的加速B.三教合一逐渐完成
C.石窟佛像的史料价值D.中西文化加速融合
2 .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编撰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回避了魏晋士族在政坛上沉浮消长的许多实际内容。而在《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世说新语》中许多超然物外的风流名士,却对政治角逐表现出偌大的兴致。这说明(     
A.史料的运用应遵循二重证据法
B.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唯物辩证法
C.研究历史不能借助虚构的小说
D.掌握多元史料有利于全面认识历史人物
3 . 不同时期的文献对江南地区的描述出入较大,究其原因是(       

时间

文献

有关南方社会状况的描述

西汉《史记·货殖列传》“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
南朝《宋书》“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A.两位作者所处阶级立场不同B.文献资料的记载都无法考证
C.成书时间江南实际情况不同D.文献史料不如考古实物真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表明(     
A.西晋时民族间融合趋势增强B.内迁民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
C.少数民族内迁导致西晋灭亡D.内迁民族深受儒家伦理影响
2022-08-05更新 | 1192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迁徙到边疆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各少数民族已全部封建化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6 . 南朝《宋书》记载刘宋时期“兵车勿用民不外劳(额外的劳役)役宽务简氓庶民众(繁息至余粮栖亩存积于田亩)户不夜扁(上门锁)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收获)则数郡忘饥。”以上史料描述的是江南地区(     
①社会比较安定   ②经济得到发展   ③自然条件优越   ④民族交融加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1981年宁夏固原北魏墓出土的木棺上的漆画(局部)。经考证,漆画绘制于太和(477-499,孝文帝年号)年间,中心内容是中原地区的历史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除汉服外,大多穿着典型的鲜卑服;下方装饰连珠纹的团花图案,显示出波斯文化的重要特征。作为实物史料,该画可以证明当时
A.中原文化占据了统治地位B.鲜卑贵族阻挠孝文帝改革
C.与西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D.不同民族间存在文化交融
8 . 史料记载:琅邪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
C.东晋高门士族把持政权D.中央集权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民族全部被汉族同化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2019-10-10更新 | 1171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是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B.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货币的功能和价值下降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减弱
2022-02-23更新 | 944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