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 唐朝工商业城镇分布图 图二 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城镇分布图
比较上面两幅图,从唐朝和明朝工商业分布图示中能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请你任意提取两项关于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和明朝的工商城镇发展情况。
2016-11-27更新 | 3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3-6世纪我国民族迁徙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口迁徙与文化交融”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5-12更新 | 50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鸯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以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

材料二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1)据材料一指出阿图尔夫对罗马帝国态度的转变?结合所学分析西哥特人“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对欧洲区域文化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示意图(注:“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简述该时期“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带来的积极影响。
4 .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讲究规划布局,东晋南朝建康城的营建基本模仿了魏晋洛阳城的都城形制,而北魏洛阳城的重建又学习、借鉴了建康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模仿与被模仿



(1)以上三幅图是根据哪些类型的史料绘制而成的?
(2)历史地图示意图可以使人直观地了解空间因素和图中展示的社会因素的变化,从而认识和理解历史。观察三幅图,对“模仿与被模仿”作出阐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5 . 阅读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填写相应的朝代。

材料二   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


(2)依据材料指出南北朝时期的突出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

材料三   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是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伟大典范。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都是旨在学习吸取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孝文帝的封建化改制对于鲜卑族和汉族来说,都有无可置疑的历史进步性。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3)依据材料指出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突出特征,结合材料和所学对孝文帝改革予以简要评价。

材料四   P28学思之窗:《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有一段描述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ǒ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会土(绍兴) 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关中县名)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森林)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4)根据材料,指出江南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2022-08-19更新 | 28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战争的地理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地理分布示意图。

图1                                                    图2

                              图1                                                                                                                                                           图2

                                                                        图3

——据胡阿祥主编《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军事地理要览》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战争地理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2-05-07更新 | 40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五)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
8 . 历史·记忆历史记忆与祖先认同

材料一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


(1)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过程与效果。
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

材料二   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该书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的宣传品。

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广……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


(2)评析清末民初关于黄宗羲的“记忆复兴”这一现象。
历史记忆与历史书写

材料三   法国高中历史教科书(法德通用版)有关“法国大革命”的部分思考题

序号思考题
1阅读阿瑟·杨(当时旅法的英国人)的游记节选,作者认为1787年君主制危机主要表现有哪些?
2持续数百年之久的旧制度为什么在几个月之内就崩溃了?
3旧制度下,贵族和教士都有哪些特权?
4阅读西哀士的《什么是第三等级》节选,为什么西哀士认为贵族成了“让人难以忍受的阶层”,而只有第三等级才能代表整个民族?
5大卫通过他的画《网球厅宣誓》想传达怎样的政治信息?
6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被视为旧制度崩溃的象征?
7阅读《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列表比较二者的异同。
8组织关于《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现实性的讨论。
9阅读课本中的示意图,1791年的立宪君主制与现代民主制有什么异同?
10欧洲人是如何理解和接纳法国大革命的?
11你认为纪念法国大革命还有意义吗?
12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没有像英国那样产生一个持久的立宪君主制?


(3)①上表中思考题具有哪些特点?并简要说明。
②为“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单元的学习,设计一组思考题。
(要求:设计3~6个思考题;多角度、多层次涵盖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揭示该单元三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创新性和思考深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