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成都王司马颖招引匈奴贵族刘渊作外援助战,刘渊就以“赴国难”的美名,长驱直入,攻城掠地,蹂躏中原。此事件的社会影响是(       
A.社会稳定,北方实现统一B.北方流民南迁,江南得到开发
C.民族友好,交往交融加强D.门阀士族专权,王与马共天下
2023-11-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古代汉服上衣下裳,宽袖长袍,穿开裆裤;古代胡服则夹领、小袖、紧身,穿满档裤。战国时赵武灵王倡胡服骑射,引进胡服,但胡服没有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五胡内迁后,胡服为广大汉人所喜爱,并逐渐普及。这一典型事例最能说明(     
A.胡服因美观而受人追捧B.喜新厌旧是人们的天性
C.政府提倡违背民间意愿D.民族交融丰富人民生活
3 . 从公元2世纪末期起,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艰难时世。“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土地荒芜,无数人民死于兵燹饥馑,或逃往江南。与此同时,游牧在北方草原上已降汉附边的少数民族,乘中原动荡之际大批南迁。上述现象客观上(     
A.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B.有利于封建经济转型和发展
C.强化了门阀士族的既得利益D.冲击了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
4 . 史料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为了逃避战乱和苛重的税役,大量向南方迁移,甚至大量进入传统的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此同时,南疆少数民族也存在向北推移现象,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这种现象(     
A.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完成了民族融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为3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三大区域经济。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以许洛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区域
以建业、扬州等地为中心的区域经济
以益州、成都为中心的巴蜀区域经济
A.政权鼎立B.人口迁移C.民族交融D.江南开发
6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这流传千古的《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淡泊名利的儒士风度。“布衣”时期的诸葛亮的服饰面料最可能是
A.丝绸B.棉布C.麻布D.皮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件大事,不同史书有不同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权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关)羽、(张)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

——《江表传》

材料三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孙权)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搡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资治通鉴》


(1)依据上述材料,确定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事实。
(2)指出三则材料对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作用的叙述有何不同?据此说明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2021-05-07更新 | 458次组卷 | 6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湖北专用)0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