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汉武帝时,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向北推进到湟水流域、河西走廊北侧、贺兰山与阴山以及长城一线。而魏晋南北朝时,农牧分界线内缩至渭河平原北部边沿致汾水中游一带。据此可知(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南方经济已超越北方
C.游牧文明取代农耕文明D.战争不利于民族交融
2 . 印章、印蜕(印章钤印在纸上的图样)、印面,呈现在方寸之间,展现了天下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宜阳津印

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

铜印,秦代管理宜阳县渡口官员的官印。印文小篆宜阳,旧韩地名,秦时设县驼钮金印。呈现典型的晋代官印文字风格。魏晋时期颁少数民族官印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首字多有“魏”或“晋”字,以表明至高无上的权威;二是官印中多有族名;三是赐给归附投降的少数民族首领多有“归义”字样;四是印钮多为驼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枚印章多角度解读材料。(要求:观点明确,任选一枚印章进行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     
民族时间关于民族迁徙情况
西晋太安年间(302~303年)并州大旱,人民饥荒,不少羯族东出山西,流入山东、河北
鲜卑北魏圣武帝(213~218年)大泽(今胡伦池)多沼泽,不宜游牧,故迁至水草丰美的河套、阴山一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汉末年,诸雄争霸,曹操派人将氐人五万余徙居扶风、天水二郡
A.缓和了南北民族矛盾B.致使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D.丰富了江南人民物质生活
4 .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尝言:“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倡导说汉语、改汉姓、易汉服。材料表明当时北方(     
A.汉匈和亲影响深远B.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C.统一条件逐渐成熟D.民族之间交融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齐民要术》中记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胡人在烹饪牛羊肉时加入了米和面;在汉代之前汉民族的饮食中很少有乳制品,此时饮酪也慢慢在汉族中普及开来。”此现象说明(     
A.汉族饮食更受游牧民族喜爱B.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胡人颠覆了汉族的饮食习惯D.民族交融丰富了饮食文化
6 . 西晋实行官员按品级占有土地。第一品可占50顷(一顷等于100亩),每品递减五顷,一直到九品。而男性农民一人最多可占土地70亩。这一做法(     
A.助长士族势力发展B.加快皇族势力膨胀
C.提高自耕农的地位D.遏制地方土地兼并
2023-02-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所示是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三国时期的“魏归义氐侯”金印和西晋时期的“晋归义氐王”金印、“晋归义”文。文物用于说明魏晋时期(     
A.周边少数民族内迁B.南北政权长期分立
C.隶书成为官方字体D.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史料记载,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丕的亲信华歆率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汉献帝“三让”后才“答允”。曹丕还引用上古君尧、舜、禹禅让的依据,以示自己是“以德配天”而非“乱臣贼子”。据此可知,曹丕代汉称帝(     
A.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B.力图避免与儒家的伦理相悖
C.为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D.开启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022-09-27更新 | 327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晋实行占田制,官员根据官品不同占有数量不等的土地,并有数额限制。对普通民众则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据此可知,占田制
A.防止政治腐败现象发生B.有效杜绝土地兼并
C.保障国家赋税收入稳定D.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2022-01-12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复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晋书·舆服志》记载,魏明帝喜戴刺绣小帽。这种小帽原来是北方少数民族女性所戴,用彩锦织成,色彩艳丽,传入中原以后男女通用,南朝一度盛行。这表明魏晋时期
A.男女社会地位平等B.族引领社会风尚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