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为《西晋末年汉族流民路线图》,对该时期流民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导致了西晋政权的灭亡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C.激化了北方的人地矛盾D.反映了政权的频繁更迭
2022-04-09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不仅思想活跃,行为也展现出一种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 特立独行、清静无为的特点。他们还颇喜雅集,谈论自然之美和一些玄之又玄的话题,对当时 政权分立、民族纷争的现实似乎毫不关心。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道家思想得到复兴B.士族政治僵化腐朽
C.佛教实现了中国化D.儒学丧失主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在评述西晋政治时说:“曹魏时代的高官们跟着司马氏祖孙一道迈入了晋代门槛,只要忠心耿耿,就可以禄位永保,世代相袭。父子、兄弟甚至整个家族的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晋政权。”由此可知,西晋(     
A.士族政治具有较强封闭性B.宗室贵族形成专权局面
C.国家政权被曹魏高官控制D.官僚队伍来源较为广泛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一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级,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昊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那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三,评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有那些。
2022-09-3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在两汉时期农业高度繁荣的关中地区出现了“百姓不专农殖,乃无车牛”的情况。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也遭到极大破坏,生产凋敝,田地荒芜。地处边疆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重要农业区,大部分都成为游牧区。这反映出(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统治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C.区域经济差异性较明显D.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止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由此可以推知,该作者意在说明
A.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灾难B.文明在阵痛交融中推进
C.北方少数民族充满活力D.少数民族文明媲美汉族
2022-03-28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
D.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
2019-08-24更新 | 926次组卷 | 45卷引用:高一历史第二分册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诸葛亮“七擒孟获”,采取攻心战策略,达到了孟获投降、南中平定、蛮族归心的结果。这一事件反映了蜀汉(     
A.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B.采取了和平友善的民族政策
C.完成了江南地区的统一D.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西晋末年内迁的少数民族虽然造成了战乱,但也以游牧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他意在强调当时(       
A.少数民族相比汉族更具活力B.中华民族在冲突、交融中进步
C.游牧文明较农耕文明占优势D.少数民族内迁加速了西晋灭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最终,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立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
2024-02-22更新 | 142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