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6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魏之氏族,出自颛顼,与舜同祖。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汉之火,于行运,会于尧舜授受之次。惟陛下迁思易虑,以时即位,显告天帝而告天下,然后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天下幸甚。”其意在(     
A.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B.彰显曹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C.宣扬“君权神授”的观念D.恢复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
2023-09-20更新 | 22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晋书·五行志》记载:“泰始(265~274年)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槃,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会,皆以为先。太康(280~289年)中,又以毡为絈头及络带袴口。”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内迁民族认同中原地区文化B.人口迁徙利于南方地区开发
C.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均衡发展D.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化
2023-05-05更新 | 747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魏晋时期经济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晋)羊祜伐吴时,收割吴国百姓的谷子作为军粮,然后计其谷价,送绢偿还。《晋书·羊祜传》
(魏)收田租亩(粟)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三国志·武帝纪》
(魏官)任嘏与人共买奴婢,各出八匹,后奴婢家来赎,时价值六十匹。《三国志·王昶传》注引《任嘏别传》
(益州)丰,璋以米二十万斛……缯絮锦帛,以资(助)刘备。《三国志·刘璋传》
A.北粟南稻的格局开始形成B.三国时期丝织品贸易繁荣
C.绢帛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D.政府强化赋税和人口管控
2024-03-11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胡饼(类似今天的烧饼)是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烤制面食,味道香美且易于携带。魏晋时期,无论是在大都市还是在边远乡村,胡饼都深受民众青睐。据《晋书》记载,王羲之被权臣选为女婿时,就正躺在胡床上大嚼胡饼。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民族交融得到加强B.汉人胡化风气盛行
C.社会等级日渐弱化D.外来食物占据主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世说新语》中记载:桓大司马乘雪欲猎,先过王、刘诸人许。真长见其装束单急,问:“老贼欲持此何作?”桓曰:“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这反映当时(     
A.世家大族走向没落B.门阀士族生活奢靡
C.品评十分注重仪服D.统治集团存在矛盾
2022-12-22更新 | 38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图为魏晋时期的“烧烤”画像砖。据记载,“灸(烧烤)”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手法,“自泰始(西晋武帝同马炎的年号)以来,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灸肉成为魏晋时期上层贵族喜爱的一道美食。这说明(     
   
A.民族隔阂日渐消失B.民族交融得到发展
C.中原民族出现异化D.华夏认同空前加强
2022-10-08更新 | 1270次组卷 | 18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三国志》记载,孙权封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今安徽省),而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孙权该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瓦解分化曹魏政权B.阐明政权的合法性
C.表明统一南北的意志D.制造统一全国的舆论
2022-05-25更新 | 273次组卷 | 14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B.气候条件变化
C.西北少数民族崛起D.南方经济发达
2022-03-05更新 | 904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史书编撰的体裁与体例类型多样,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各具特色的史书编撰体裁与体例(节选)   

史书体裁与体例内容
《春秋》编年体:按照年、月、日顺序逐条记载史事以鲁国史为主,但不限于鲁国史的范围,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春秋时期史事
《国语》国别体: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顺序分国别叙述内容基本上是春秋时期史事。
编撰体裁虽是国别体,但以编年记事的方式叙述对各诸侯国的史事
《史记》纪传体通史: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通典》典制史: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以制度分门立目记事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的历代制度史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史学史》

注:体裁是史书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典制体、纪事本末体、学案、评论等,体例则是史书的内部结构。


请你以一名史官的身份,就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或某一阶段编撰一部史书,说明你的史书撰写体裁与体例,并概述史书的内容。(要求:书名明确,准确说明体例与体裁,内容表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3-06更新 | 32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