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自《宋书》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摘自曹操《蒿里行》

材料三   都下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摘自《南史·郭祖深传》

材料四   根据材料研究显示:晋代南郡太守孔灵符在永兴的庄园有田265顷,东晋太傅王导在钟山的庄园有田80余顷,南朝名士张孝秀在寻阳匡山的庄园有田数十顷,义兴太守韦载在江乘白山的庄园有田十余顷。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经济的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曹操《蒿里行》诗作反映的问题和写作背景。
(3)材料三、四反映了哪两类地主经济类型?概括分析魏晋时期形成这些经济形式的主要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魏推行的屯田制度,到魏末已逐渐遭到破坏。士族官僚支持下的西晋王朝建立后,民屯制度正式废除。之后,贵族官僚争相侵占官田,隐匿户口。原来的屯田客或投依豪门,或游食商贩,加上服役为兵者,有一半人不从事农业生产。西晋平吴以后,晋武帝开始推行占田制。规定,凡是立户丁男,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男子一人有权占土地70亩,女子30亩。一品官有权占田50顷,以下每品递减5顷。如果以占田之下农民的负担与屯田之下农民相比,显然有所减轻,特别是解除了屯田之下军事管制的强迫劳动。占田制对官僚士族占有土地、人口也有一定限制作用。《晋书食货志》中云:“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这虽有夸大之处,但多少反映出占田制实行后,太康年间的繁荣景象。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实行占田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晋实行占田制的影响。
2021-05-20更新 | 49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志·魏纪》《后汉书·献帝纪》
天子以公领冀州牧。曹操自领冀州牧。
汉罢三公官,置丞相,以公为丞相。曹操自为丞相。
天子使郗虑策命公为魏公,加九锡。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汉皇后伏氏,坐与父(伏)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其二子。
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使张音奉玺绶禅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

材料二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为便利纪年,认为在乱世存在多个政权并立时要选择其中某个政权作为正统,如在三国时期以曹魏为正,南北朝选择宋齐梁陈纪年,五代十国则选择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为标准。北宋和辽、夏并立,因宋受后周禅让,所以在这一时期将宋作为正统。他认为这一举措“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

——据(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司马光)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缘此遂欲起意成书。

——(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三国志》和《后汉书》对相关史事叙述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司马光和朱熹关于三国时期“正统”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观点产生的原因。
2023-02-11更新 | 62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和连绵不断的战乱,引发了一股股气势磅礴的移民运动。西晋末年,逃生的中原人民大多迁到江左定居,与当地人民同耕共织。原居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则大量涌向中原地区。淝水之战以后,拓跋珪建立北魏,定都平城,推行一系列仿效汉族封建制度的政策。平城成为吸附与容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民族与文化的大熔炉,一直传续到孝文帝统治时期。孝文帝改革使融汇于平城的文明潮流随之涌向洛阳。在江左的东晋、宋、齐各朝发扬的典章制度与学术文化,也随着南北士人的交往而互传,从而形成南北文化不断地交流融汇的生动态势。

——摘编自李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移民运动与中华文明的整体升华》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民运动的路径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民运动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很快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西晋由此衰落。探究“八之之乱”的原因,不能不关注的焦点是
A.人口南迁的得失B.赋税征收的多少
C.儒家学说的扬弃D.分封制度的利弊
2022-06-01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6 . 下列是同学们关于西晋灭亡原因的争论,你认为错误的观点是 (     
A.民族矛盾激化B.统治者昏庸腐败
C.宦官专权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气候波动、干湿变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疆域南界纬度变化图


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材料二   西晋末,五胡崛起中原,晋室倾覆。元帝东渡立国于建康,收辑人心,又安江左,南方荆、扬、江、湘、交、广之地,赖以得全。于是中原人民之不堪异族统治者,相率避难斯土。初犹侨寄思归,终以二百余年中原不复,习久而安,乃不复有北风之想,其后裔遂长为南方之人矣。

——据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西晋至南北朝时期“北民南迁”的原因和影响。
2022-07-15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73年窦固用兵西域始,东汉便将屯田与戍边结合,沿军事攻略路线进行屯田,以保障西域用兵的军粮供给,至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结束。屯田区域从东疆靠近河西的伊吾、柳中、金满三地逐步延伸至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主要在高昌、金满、疏勒、精绝、于阗、楼兰等地。在这100多年中,以河西为重心并随着东汉在西域战争的进程,屯田区沿战略要地逐次展开。东汉屯田西域基本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西域的使者和商人云集于此,丝绸之路成为文化聚汇交流之路。

——摘编自于莎莎、张安福《东汉西域屯田“三废三置”与西北边疆安全研究》

材料二 魏晋时期,由于内地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状态,各王朝无力如汉代那样经营和管理西域。这一时期,内地各政权在西域的屯田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域东部的楼兰、高昌等地,屯田和统治中心从渠犁东移至楼兰地区,亦无法控制整个西域。有研究者认为:“魏晋十六国时期的西域屯田,与其说是为了捍卫中原王朝的西北边陲,毋宁说是为了保护河西大族的经济利益。”

——摘编自王欣《魏晋西域屯田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西域屯田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魏晋时期西域屯田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2-07-0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二下·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有学者认为,东汉到南北朝时期处于中国古代气候的寒冷阶段,居住在北方的游牧民族生存受到严峻挑战,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族几十万人逐渐内迁并走向定居。材料表明
A.气候原因是导致少数民族内迁的决定因素
B.少数民族内迁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混乱的最大原因
C.该学者强调了气候环境是少数民族内迁的一个重要因素
D.少数民族内迁的唯一原因是无法生存
2022-01-09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寒假自学课】高二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06讲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谯周(201~270年),儒学大师、史学家及魏晋名士。年幼时,酷爱读书。经过多年苦读,成了博贯古今、精通六经的硕儒。推动了儒学的发展。青少年时期,益州地区形势一直不够安定。先有刘璋与汉中张鲁的争斗,后又发生刘备入蜀,陷成都,逐刘璋,建立蜀汉政权的变故。刘备亡故后,诸葛亮启用当地知名人士为官。谯周则以有学识而被诸葛亮荐举为益州的劝学从事。诸葛亮病故后,大将军蒋琬提升谯周为典学从事,总管一州学校、生徒的训导、考核和升免等事。他对刘禅的荒唐行径,非常反感,并上疏进行劝谏,提出了省减乐官、停止兴造的具体建议。穷兵黩武和政治腐败,把百姓搞得疲弊凋瘁,怨声载道。他对此十分不满,并对朝政进行猛烈抨击,且与尚书令陈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掌握魏国实权的司马昭看到蜀汉政权已面临土崩瓦解之势,遂决定出师灭蜀。谯周别树一帜,提出降魏的主张。他的主张代表了益州地主集团的普遍情绪。经过他的反复劝说,刘禅听从了降魏的建议。由于谯周主降有功,司马昭封他为阳城亭侯。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谯周成为魏晋名士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谯周对蜀汉的影响。
2022-04-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