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自《宋书》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摘自曹操《蒿里行》

材料三   都下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摘自《南史·郭祖深传》

材料四   根据材料研究显示:晋代南郡太守孔灵符在永兴的庄园有田265顷,东晋太傅王导在钟山的庄园有田80余顷,南朝名士张孝秀在寻阳匡山的庄园有田数十顷,义兴太守韦载在江乘白山的庄园有田十余顷。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经济的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曹操《蒿里行》诗作反映的问题和写作背景。
(3)材料三、四反映了哪两类地主经济类型?概括分析魏晋时期形成这些经济形式的主要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3世纪末,关中发生饥荒,汉、氏各族大批民众被迫流亡到汉中地区,其中十余万人获准进入巴蜀。西晋益州刺史谋求割据自立,为收编移民而残害流民首领,各族流民在氐族人李特的率领下攻克成都,粉碎了其割据阴谋。不久,西晋政府又下令遣返流民。史载:“时罗尚(西晋新任益州刺史)贪残,为百姓患,而(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李特去世后,其子李雄领导流民再次攻下成都,李雄在部下及部分蜀中大户的拥戴下称皇帝。“雄于是下宽大之令,降附者皆假复除。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益州遂定”,“由是夷夏安之,威震西土。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自秦朝以后,大一统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基调。比较来看,欧洲的面积与我国相当,但自古罗马帝国以后就逐步分裂为众多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而欧洲并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由中原人构建、各民族参与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原地区形成的科技文化和制度文化,成为周边各民族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摘编自何星亮《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3世纪末大量人口迁入巴蜀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公元3~6世纪中欧人口迁徙的后果的差异。
2023-08-10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父子……他们的诗文,反映了时代的动乱和动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他们诗文的风格,慷慨苍凉、意境深沉却又富有生气。”这一文学流派出现的背景
A.曹操暂时统一全国B.曹操父子荣登帝位
C.东汉末年社会动乱D.七国之乱,民生凋敝
2021-12-18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魏推行的屯田制度,到魏末已逐渐遭到破坏。士族官僚支持下的西晋王朝建立后,民屯制度正式废除。之后,贵族官僚争相侵占官田,隐匿户口。原来的屯田客或投依豪门,或游食商贩,加上服役为兵者,有一半人不从事农业生产。西晋平吴以后,晋武帝开始推行占田制。规定,凡是立户丁男,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男子一人有权占土地70亩,女子30亩。一品官有权占田50顷,以下每品递减5顷。如果以占田之下农民的负担与屯田之下农民相比,显然有所减轻,特别是解除了屯田之下军事管制的强迫劳动。占田制对官僚士族占有土地、人口也有一定限制作用。《晋书食货志》中云:“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这虽有夸大之处,但多少反映出占田制实行后,太康年间的繁荣景象。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实行占田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晋实行占田制的影响。
2021-05-20更新 | 49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讲史小说

材料一   讲史小说大约兴起于北宋,在元明时期进入鼎盛。作者借用“讲史” 形式创作小说,以抒发对现实的情感和理想。《三国演义》就是典型的讲史小说。

——摘编自朱维铮《走出中世纪》

材料二

《三国演义》相关回目涉及历史事件
第四十九回
第五十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关羽兵败被杀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曹操去世
第八十回
第八十二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
孙权降魏受九锡先主征吴赏六军


魏蜀吴建立

材料三   关羽本为三国时期蜀汉的武将。进入宋代以后,他不仅受到国家祭祀,宋徽宗还赐以“义勇武安王”的神号,作为保佑宋代军事行动的武神崇拜。

关羽的故乡解州(今山西运城)是重要的盐产地,元明清时期来此的商人都会拜访关帝庙以祈求旅途安全、生意兴隆。在元代杂剧《关云长大破蚩尤》中,关羽被塑造为山西盐商的守护神。        

明朝万历年间发生蒙古王公和西南土司的叛乱,平叛期间皇帝敕封关羽为“关圣帝君”。清朝乾隆帝对《三国志》中关羽“壮(勇猛)缪(名实不符)侯”的谥号不满,下令“关帝之谥,改为忠义”,在全国遍立关帝庙。

——摘编自田海《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讲史小说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内容举例说明。
(2)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关羽崇拜”逐步扩大的历史原因。
2024-04-1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耳曼王国,除个别短暂“部分罗马化”外.绝大部分干净彻底地“去罗马化”。他们使整人西欧与罗马制度背道而驰,走入了长达1000年的封建社会。从哥特人的“二元政治”“族群分海到法兰克人的“封建采邑”“领主自治”。无一不导向独立分散的政治格局。

用种族、宗教、风俗、神话去划分世界.是西方文明的习惯。不以血统种族而以文化制摩论页之别,则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中国古代就形成了“华夷无间”的族类观念,是一种族群融合的“混一天下”,无论哪个族群都把“大一统”当成政治终极目标。这是包括五胡在内的众多非江游群能够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一部中华民族史是一部“天下精神”超越“族性自限”的历史,其中饱含着深沉的“命运共同体”情感。这些情感.是仅凭外来理论描述中国的人难以理解的。

——摘编自潘岳《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4—6世纪中国和罗马发展历程的趋向,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宏观历史认知?
(2)根据材料二分析6世纪中国、西欧不同历史走向的原因,该材料的研究有何意义?
2024-01-1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和连绵不断的战乱,引发了一股股气势磅礴的移民运动。西晋末年,逃生的中原人民大多迁到江左定居,与当地人民同耕共织。原居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则大量涌向中原地区。淝水之战以后,拓跋珪建立北魏,定都平城,推行一系列仿效汉族封建制度的政策。平城成为吸附与容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民族与文化的大熔炉,一直传续到孝文帝统治时期。孝文帝改革使融汇于平城的文明潮流随之涌向洛阳。在江左的东晋、宋、齐各朝发扬的典章制度与学术文化,也随着南北士人的交往而互传,从而形成南北文化不断地交流融汇的生动态势。

——摘编自李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移民运动与中华文明的整体升华》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民运动的路径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民运动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曹操借鉴了汉代西域屯田的成功经验,于公元196年实行《置屯田令》。屯田采用军事化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形式。民屯的劳动力主要来自流民,军屯的劳动力自然为军人。曹魏的屯田制主要目的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生产充足的军粮,保证战争的需求。早期屯田是曹操应付北方地区统一战争的事业的一部分。司马氏掌握政权后,出于对屯田兵的担忧,最终废弃屯田。北魏太和年间,中国北方地区已经统一,但社会重新基本安定以后,流民返回故里时却发现土地已被别人占据。同时,在长时间的战乱里形成的坞堡(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组织遍布北方地区,不仅占有大量耕地,而且隐匿户口,侵夺税利,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北魏实行均田制,一是为了将流动人口与荒芜土地对应起来,二是为了限制、消解战争中逐渐壮大起来的坞堡经济。

——摘编自宋文杰《北魏均田制与曹魏屯田制关系探讨》

材料二均田制的分配原则是按人口均等分配土地,农民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自由耕种,过着典型的小农经济生活。农民以向国家交付租调,体现着他们与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自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以后,均田制度相继为东西魏、北齐、北周及隋唐等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所采用,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两税法实施,均田制才退出历史舞台。均田制播扬海外,日本的班田、朝鲜的丁田,无不受其影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是在拓跋族入主中原后出现的,它必然与拓跋族内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也与当时北部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密切相联。

——摘编自薛振《论北魏均田制产生的社会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魏屯田制与北魏均田制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目的以及影响。
2023-12-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中,曹操起于兖州,后屯兵积谷,招贤纳士,迎汉献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北方基本完成统一大业。东汉末年,南方战乱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和经济地位与北方相比有所上升。孙权继父兄基业,聚集忠良豪杰,进据江东,知人善用,力求向外发展。曹操统一北方后,南下荆州,却被孙刘联军打败于赤壁。由于损失惨重,曹操一时难以再聚集重兵进行决战,只好任由南方处于独立状态。在此情况下,刘备借机向益州发展,并与孙权结盟共同对付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

——摘编自王恩涌、曹诗图《魏、蜀、吴三国时代的政治地理战略分析》

材料二   北魏前期,南北之间的战争最初属于边境冲突。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制,统治重心移至中原,北魏政权也向中原式王朝迈进,北魏在与南朝通使中注重文物典制的输入,南北朝的冲突向统一战争转变。北魏分裂后,步入后三国时代。东魏为全力与西魏争胜,积极促成与萧梁聘使相通,并争取使后者断绝与西魏的交往。而在东魏与萧梁的频繁往来中,双方均自居正统并交锋激烈。南北朝后期三国鼎立时,北方关中、关东和江南三大地域出现了向心力与文化认同。

——摘编自姚宏杰《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治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治关系演变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三国时期政权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3-11-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曲靖天人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10 . 汉末三国以来,为了补充内地的劳动人手,或为增补军队兵源,汉族统治者经常招揽或强制迁移边地少数民族入居内地。这一时期,中国的气候正进入到一个持续 6 世纪的寒冷期,居于北方边地的少数民族,也因气候原因大量南迁。下列政权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的是(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