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他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大范围地流行。裤褶(xi)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祭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

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晔《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自《宋书》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摘自曹操《蒿里行》

材料三   都下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摘自《南史·郭祖深传》

材料四   根据材料研究显示:晋代南郡太守孔灵符在永兴的庄园有田265顷,东晋太傅王导在钟山的庄园有田80余顷,南朝名士张孝秀在寻阳匡山的庄园有田数十顷,义兴太守韦载在江乘白山的庄园有田十余顷。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经济的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曹操《蒿里行》诗作反映的问题和写作背景。
(3)材料三、四反映了哪两类地主经济类型?概括分析魏晋时期形成这些经济形式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有学者指出,“五胡(匈奴、羯、氐、羌、鲜卑)乱华”是一个贬义词,“五胡”是牧人,不是野蛮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也有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该学者的观点(     
A.意在强调少数民族比汉族更为先进B.侧重于分析华夏观念形成的背景
C.辩证地认识了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D.说明了民族交融趋势加强的动因
4 . 动乱分裂下的民族大融合。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融合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迎来大融合。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将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按正确顺序排列。(填序号)

材料一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2)在民族交融的大背景下,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上也相互影响。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材料二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3)图1和图2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4)根据以上结构图,指出B、C处应填的内容,并从A、B、C、D中任选一例,结合具体史实,对结构图进行说明。
2024-02-2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3世纪末,关中发生饥荒,汉、氐各族大批民众被迫流亡到汉中地区,其中十余万人获准进入巴蜀。西晋益州刺史谋求割据自立,为收编移民而残害流民首领,各族流民在氐族人李特的率领下攻克成都,粉碎了其割据阴谋。不久,西晋政府又下令遣返流民。史载:“时罗尚(西晋新任益州刺史)贪残,为百姓患,而(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李特去世后,其子李雄领导流民再次攻下成都,李雄在部下及部分蜀中大户的拥戴下称皇帝。“雄于是下宽大之令,降附者皆假复除。 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益州遂定”由是夷夏安之,威震西土。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十六国后期,长期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的人民大多已经学会说汉语,汉语成为了北方诸族的通用语言。起初,在汉人群体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观念甚嚣尘上。与之相对的是,不少少数民族的人也对汉人持有偏见。 但是随着移民群体的增多,各族人民杂居更加广泛、交错,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也日益增多,相互之间的看法也开始改变,“夷夏之别”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3世纪末大量人口迁入巴蜀的背景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十六国后期民族关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10-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3世纪末,关中发生饥荒,汉、氏各族大批民众被迫流亡到汉中地区,其中十余万人获准进入巴蜀。西晋益州刺史谋求割据自立,为收编移民而残害流民首领,各族流民在氐族人李特的率领下攻克成都,粉碎了其割据阴谋。不久,西晋政府又下令遣返流民。史载:“时罗尚(西晋新任益州刺史)贪残,为百姓患,而(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李特去世后,其子李雄领导流民再次攻下成都,李雄在部下及部分蜀中大户的拥戴下称皇帝。“雄于是下宽大之令,降附者皆假复除。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益州遂定”,“由是夷夏安之,威震西土。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自秦朝以后,大一统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基调。比较来看,欧洲的面积与我国相当,但自古罗马帝国以后就逐步分裂为众多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而欧洲并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由中原人构建、各民族参与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原地区形成的科技文化和制度文化,成为周边各民族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摘编自何星亮《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3世纪末大量人口迁入巴蜀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公元3~6世纪中欧人口迁徙的后果的差异。
2023-08-10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西晋的灭亡
(1)背景
①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____的争夺,演化为内战。
②内迁少数民族卷入西晋宗室的内部争斗并逐渐主导了局势。
(2)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____贵族所灭。
2022-09-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父子……他们的诗文,反映了时代的动乱和动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他们诗文的风格,慷慨苍凉、意境深沉却又富有生气。”这一文学流派出现的背景
A.曹操暂时统一全国B.曹操父子荣登帝位
C.东汉末年社会动乱D.七国之乱,民生凋敝
2021-12-18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魏推行的屯田制度,到魏末已逐渐遭到破坏。士族官僚支持下的西晋王朝建立后,民屯制度正式废除。之后,贵族官僚争相侵占官田,隐匿户口。原来的屯田客或投依豪门,或游食商贩,加上服役为兵者,有一半人不从事农业生产。西晋平吴以后,晋武帝开始推行占田制。规定,凡是立户丁男,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男子一人有权占土地70亩,女子30亩。一品官有权占田50顷,以下每品递减5顷。如果以占田之下农民的负担与屯田之下农民相比,显然有所减轻,特别是解除了屯田之下军事管制的强迫劳动。占田制对官僚士族占有土地、人口也有一定限制作用。《晋书食货志》中云:“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这虽有夸大之处,但多少反映出占田制实行后,太康年间的繁荣景象。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实行占田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晋实行占田制的影响。
2021-05-20更新 | 49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东汉末年,曹操平定冀州后,针对袁绍统治下“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的局面,重申说:“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这一举措出台的背景是
A.社会动荡B.经济发展C.南方开发D.国家统一
2019-12-1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百校2019高三11月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