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东汉末年以来,天下动荡不安,中原地区群雄割据,魏蜀吴三分天下。司马氏代魏,统一天下后建立起新的王朝——晋,但晋王朝很快地走向崩溃。直接导致晋王朝“崩溃”的原因是(       
A.内迁匈奴贵族攻灭B.司马睿夺取政权
C.士族掌握国家实权D.国内人民的暴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这里的“汉贼不两立”是指(     
A.中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尖锐对立
B.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
C.蜀汉政权与曹魏集团为统一激烈斗争
D.西晋政权的短期统一结束分裂的局面
2023-11-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3 . 汉末三国以来,为了补充内地的劳动人手,或为增补军队兵源,汉族统治者经常招揽或强制迁移边地少数民族入居内地。这一时期,中国的气候正进入到一个持续 6 世纪的寒冷期,居于北方边地的少数民族,也因气候原因大量南迁。下列政权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的是(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晋书》记载,前秦苻坚是一个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的君主,在汉人王猛的辅助下,苻坚一度统一北方,王猛也官至丞相、尚书令、领司隶校尉等。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测出的信息是(     
A.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统治B.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C.魏晋时期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D.前秦政权在民族交融中逐渐壮大
2023-10-08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语出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自雒阳荡覆,衣冠南渡。”指西晋为匈奴所灭,中原士族避乱江左,政权南迁建立东晋的事件。

材料一: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渊少好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晋书·刘元海(匈奴单于刘渊)载记》


(1)根据材料一,请简析西晋遭匈奴灭国、被迫衣冠南渡的原因。
(2)按照中原士族南逃避乱、中原政权南迁的定义,中国古代史上还发生过一次“衣冠南渡”,发生的时代是(     
A.隋末唐初B.北宋初年C.北宋末年D.元末明初
(3)中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在发生战争冲突之外,各民族亦以不同的方式逐渐融合,推动历史的发展。请将以下事件填入对应的民族融合方式。
A.文成公主进藏B.孝文帝改革C.设置榷场
推行汉制:______
和亲会盟:______
经济交往:______

材料二: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

——《道山清话》载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

材料三:世祖皇帝(忽必烈)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

——《经世大典序录·官制》

材料四:至于元嘉末(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季恭传》


(4)请综合以上所有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史上民族冲突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相关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司马昭发兵灭了蜀和吴B.司马睿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C.十六国时期,各民族频繁接触,民族隔阂消失D.前秦政权于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关中之人,戎狄居半”,但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少数民族“崇尚儒学,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反映了当时 (     
A.汉族政权强制少数民族汉化B.平等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D.民族融合强化了文化认同
2022-07-22更新 | 752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建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