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晋与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2023年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的这一重要发现名列其中。我省考古工作者经过多年考古发掘,证实郴州临武渡头古城为汉代至六朝时期的“临武”县治所在地,发现了古城址(衙署区)、居址区、手工业遗址、墓地。其中,衙署区内发掘的两口孙吴时期水井内出土了近万枚简牍,包括木简、木牍、签牌、封检、削衣等,有黄武六年、黄龙三年、嘉禾元年等纪年,为东吴时期临武县的行政文书,内容涉及临武县行政区划、赋税、户籍、屯田、矿冶等。以此推断(     
A.汉代郴州临武渡头古城所在地曾是长沙国的统治中心
B.六朝郴州临武渡头古城所在地尚未使用纸质书写材料
C.为研究三国东吴历史提供了大量颠覆性的第一手史料
D.可佐证该时期中央政权对南岭地区的开发和有效治理
2 . 下表是关于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的芍陂(在今安徽寿县)的相关史料记载。据此可知该工程(     
出处史料
《晋书》刘裕敢怀奸计,屯聚芍陂,有扰边之志,宜遣烧之,以散其众谋
《晋书》元帝(司马睿)遣甘卓、陶侃等北伐,默劝侃讽喻百姓,共修芍陂,以供军用
《宋书》高祖(刘裕)将伐羌,先遣修之复芍陂,起田数千顷
A.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B.是宋代开始修建的
C.得到了百姓大力支持D.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3 . 不同时期的文献对江南地区的描述出入较大,究其原因是(       

时间

文献

有关南方社会状况的描述

西汉《史记·货殖列传》“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
南朝《宋书》“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A.两位作者所处阶级立场不同B.文献资料的记载都无法考证
C.成书时间江南实际情况不同D.文献史料不如考古实物真实
4 . 《后汉书》曾记载:“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这一史料可以用来说明东汉(     
A.北方豪强土地兼并B.东汉官府赋税苛重
C.南方开发程度较低D.江淮地区战事频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元嘉……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ǒ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今浙江绍兴)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古代关中地区县名)之间,不能比也。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史料阅读”

材料二 北方南下的个体流民或农户,不可能有现成的良田耕种,所以深入还末被圈占的山地,开垦小块土地以维生,便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长江流域不少的丘陵、山地,为旱作农业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东晋南朝政权在发生大旱,稻作因缺水难以进行时,敦促种麦。东晋南朝面食流行,甚至成为朝廷规定的贡品。

——何德章《六朝江南农业技术问题》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6 . 如表为史书中南朝开国皇帝的记载,材料主要反映出南朝时期(        
史料   记载出处
宋武帝刘裕自幼家贫,投身北府军为将。凭借着巨大的军功,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后代晋自立。《宋书》
齐高帝萧道成兰陵萧氏,其父为刘宋时期著名武将(以军功起家)。《齐书》
梁武帝萧衍兰陵萧氏,曾参与抵御北魏入侵,后建立南梁。《梁书》
陈武帝陈霸先出身低微,初为乡间里司,后任广州府中直兵参军,平定“侯景之乱”,败北齐,后废梁帝自立。《陈书》
A.土族政治日渐式微B.政权更迭频繁统治黑暗
C.南北对峙持续强化D.以军功为主要选官标准
7 . 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是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B.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货币的功能和价值下降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减弱
2022-02-23更新 | 943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