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晋与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是西汉初年人口迁徙表(部分数据)

时间迁徙概况史料   出处
高帝九年
(公元前198年)
徙齐楚大族昭、屈、景、怀、田氏五姓,燕、赵、韩、魏之后和豪杰名家10余万人于关中,并迁官吏2000石、巨富者于长安。《汉书·高帝纪下》
《汉书·刘敬传》《汉书·地理志下》
景帝五年
(公元前152年)
募民迁阳陵,赐钱二十万。《汉书·景帝纪》
武帝元朔二年
(公元前127年)
收河南地、置朔方郡,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又徙郡国豪杰及訾(钱财)三百万以上于茂陵。《汉书·武帝纪》
武帝元鼎五年
(公元前112年)
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注:阳陵、茂陵位于长安周围;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地区纳入汉朝疆域。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西汉初年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
2023-09-22更新 | 237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学者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主流的不同观点,这表明(     
A.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事实无法真实再现
C.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D.史料丰富影响历史认知
2023-09-24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至于元嘉……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ǒ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今浙江绍兴)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古代关中地区县名)之间,不能比也。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史料阅读”


(1)材料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请回答这一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2)江南的开发有何影响?
2022-12-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广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史料记载,东晋元帝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邀请丞相王导与其并排上坐。该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门阀势力强大B.民族矛盾尖锐C.北民南迁D.政权频繁更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料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为了逃避战乱和苛重的税役,大量向南方迁移,甚至大量进入传统的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此同时,南疆少数民族也存在向北推移现象,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这种现象(     
A.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完成了民族融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元嘉……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ǒ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今浙江绍兴)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古代关中地区县名)之间,不能比也。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史料阅读”

材料二 北方南下的个体流民或农户,不可能有现成的良田耕种,所以深入还末被圈占的山地,开垦小块土地以维生,便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长江流域不少的丘陵、山地,为旱作农业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东晋南朝政权在发生大旱,稻作因缺水难以进行时,敦促种麦。东晋南朝面食流行,甚至成为朝廷规定的贡品。

——何德章《六朝江南农业技术问题》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江南瘴疠地,九州之隅角”到“苏湖熟,天下足”,乃至江南“富甲天下”“衣被天下”,江南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段。大体而言,以西晋永嘉南渡为起始,江南人口开始加速集聚,并以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开展农业生产;经唐安史之乱和宋靖康之变后,江南逐渐完成了这一历史形象转变。

——摘编自樊良树《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开发概论》

材料二   明代,江南棉、桑种植逐渐广泛,可谓“乡间隙地,无不栽桑”“尺寸之堤,必树之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地宜稻者十之六七,皆弃稻栽(棉)花”。以致曾经“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至明代“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即使是产米之都的苏州,也多依赖湖广之粮。江南地区种植烟草、竹木、花卉之人日广,扬州、杭州等地甚至形成了专门的供应市场。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推动了农业雇佣的发展,形成了长工、短工、月工、忙工、伴工等雇佣形式。他们多接受雇主的工钱,同雇主的生产相结合,为雇主生产,增殖其价值。此外,江南农民或迫于生计,或欲发财致富,弃本逐末现象也日益增多。

——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