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下图为北魏贵族墓葬中考古发现的壁画。作为史料它们可以说明当时(     

A.边疆民族大量内迁B.北魏王朝完成了北方统一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步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北魏贵族墓葬中考古发现的壁画。作为史料它们可以证明当时(       
A.北魏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B.少数民族完全汉化
C.边疆民族与汉族逐步交融D.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3 . 《资治通鉴》卷140记述某一诏令“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以上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楚国的吴起变法B.秦国的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D.北宋王安石变法
2023-02-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代中国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沟通中外,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别重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作法家,还有人将其当儒家。

——选自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

材料二   


材料三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争鸣”的主要认识。
(2)分别指出材料二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型。材料一属于哪一类型?
(3)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所评述的历史事件的观点,并据此谈谈我们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史料载,孝文帝认为“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据此推测
A.迁都洛阳旨在统一中国B.迁都有经济方面的考虑
C.都城从平城北迁至洛阳D.洛阳有悠久的政治传统
2023-01-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洛阳的元氏家族本是北魏宗室,却有人在墓志上称自己为“唐尧(五帝之一)之苗裔”“汉高(刘邦)之胤胄”,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汉族先贤,而不是鲜卑拓跋氏。这种情况反映了(     
A.元氏一族对拓跋氏的不满B.该家族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C.洛阳是圣德先贤诞生之地D.墓志记载不适合作为史料
2023-02-12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制定国家律令《辛亥制度》供国人学习;前秦王猛帮助苻坚治理国家“明法峻刑”;后秦之主姚兴在长安建立律学,让那县散吏来京进修法律。这些做法
A.体现了“天下有法”的观念B.提供了胡人完全汉化的证据
C.证明了五胡政权的混乱暴虐D.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制度基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魏晋时期墓室壁画,作为史料他们可以证明当时(     
A.分裂局面的结束B.江南经济的开发
C.少数民族的内迁D.民族之间的交融
2022-11-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北魏时期,仅471年到481年的十年间,就爆发了十八次人民的反抗斗争。下表的史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人民起义繁多的原因在于
A.民族矛盾激化B.土地兼并严重
C.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D.官僚集团横征暴敛
2021-10-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格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