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及祝文”(下图),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但因没有明确记载和实证,石室的具体位置久无定论。1980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嘎仙洞石室内的石刻祝文。其文字内容不仅与《魏书·礼志》中记载的北魏皇帝此次祭祖的祝文文字基本相同,且多出78字。由此得以确证嘎仙洞即传世文献记载中的北魏拓跋鲜卑族“石室”祖庙,由此证实了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就是拓跋族鲜卑部的发祥地。




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及祝文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荫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

——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嘎仙洞石室祝文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
2023-01-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广雅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率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元朝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三《兵制》

材料三   其私后魏之论者曰:魏之兴也,其来甚远。自昭成建国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奋其力,并争乎中国。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

——北宋欧阳修《居士集·卷十六》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的评价。
(2)研究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时,你如何看待《魏书·高祖纪》《文献通考》《居士集·卷十六》的史料价值。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和事件评价的因素。
3 . 【民族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入仕尧世。爰历三代,以及秦汉,獗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残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

——摘编自《魏书·续纪》

材料二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国,其可知者盖自奇首云。奇首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传至雅里,始立制度,置官属,刻木为契,穴地为牢。让阻午而不肯自立。懿祖生匀德实,始教民稼穑,善畜牧,国以殷富,是为玄祖。玄祖生撒剌的,仁民爱物,始置铁冶,教民鼓铸,是为德祖,即太祖之父也。

——摘编自《辽史·太祖本纪》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段史料在追溯族源记述上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字形态为参考,分析北魏与辽对中原文化态度的异同。
2024-05-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4 . 如表中的史料反映了(     
史料来源
“昔黄帝有子十二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金史百官志》
A.少数民族政权走向封建化B.边疆治理成效显著
C.体现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族之交融

在各民族不断迁徙汇聚、冲突交融的过程中,中华文明的内涵更加多元丰富。

(1)将图片所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互动的史事按时间排序。(填写字母)

A.西夏佛经B.宣政院印C.孝文帝礼佛图D.《燕然山铭》石刻

E.《钦定藏内善后章程》F.冼夫人像G.文成公主入藏壁画H.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
(2)图C所示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以下哪些是他亲政后采取的措施?(双选)(     
A.推行均田制、三长制B.迁都洛阳C.实行俸禄制D.与汉族贵族联姻
(3)在以下官职中,与图H所示史事属于同一朝代的有?(双选)(     
A.羁縻州刺史B.西宁办事大臣C.护乌桓校尉D.大鸿胪
(4)若要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治理”这一主题,较为适切的史料当选图____与图____。(填写字母)
(5)图A所示西夏政权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请再举两例进行证明。
(6)基于上述材料,中国古代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 上海市进才中学、曹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学者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主流的不同观点,这表明(     

学者

观点

田余庆

从宏观来看东晋南朝和十六国北朝全部历史运动的总体,其主流毕竟在北而不在南

阎步克

立足于南北朝末期政治发展指出,“历史出口”无疑是在北朝。(注:隋灭陈朝统一了中国)

胡宝国

北朝诸多文化、制度特征都是继承两汉而来,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胡制

唐长孺、牟发松

从长时段观察,“南北朝尽归华夏”

A.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事实无法真实再现
C.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D.史料丰富影响历史认知
7 .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门巷修整,禾绿填列。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摘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A.商鞅变法B.魏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张居正改革
2023-01-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孝文帝改革(     
评价出处
礼俗之叙,璨然复兴,河洛之间,重隆周道,巷歌邑颂,朝熙门穆,济济之盛,非可备陈矣《魏书》
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廿二史札记》
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见《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文王政教兮晖江沼,宁如大化光四表《悬瓠方丈竹堂飨侍臣联句诗》
A.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B.加快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C.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变化D.调和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9 . 鄯善镇,北魏置。据史料记载,北魏世祖时,万度归讨鄯善,“度归释其缚,留军屯守,与真达诣京都……拜交趾公韩牧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鄯善王以镇之,赋役其人,比之郡县”。可见,鄯善镇的设置(     
A.活跃了市场经济B.服务于军事需要
C.促进了当地开发D.加强了民族交融
2023-04-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史料记载,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制定国家律令《辛亥制度》供国人学习;前秦王猛帮助苻坚治理国家“明法峻刑”;后秦之主姚兴在长安建立律学,让那县散吏来京进修法律。这些做法
A.体现了“天下有法”的观念B.提供了胡人完全汉化的证据
C.证明了五胡政权的混乱暴虐D.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制度基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