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北魏前期基本采用重刑治民的法律,中后期的立法不仅将同姓相婚、蔑伦败俗等违犯宗法伦理的行为纳入“不道”罪的框架,且孝文帝亲定流刑、徒刑的适用范围,刑“务从宽仁”,控制死刑的运用。这一变化表明(     

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礼法结合趋势明显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2 . 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称:“吾先公以来世奉中国,且华裔理殊,强弱固别,岂能与晋竞乎?何为不和以害吾百姓邪!”氐族苻坚称:“今四海事旷,兆庶未宁,黎元应抚,夷狄应和,方将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这表明当时(     
A.中原王朝与北方各族关系融洽B.边疆与内地呈现一体化趋势
C.北方少数民族华夏认同感增强D.北方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
2023-12-28更新 | 395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春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直接关系到王朝兴衰。如表中的政策统治者统治政策(     
统治者统治政策
前秦苻坚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
后秦姚兴注重人才选拔;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厉行节俭
北魏孝文帝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墨儒,复兴礼乐
A.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黄帝族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合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变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积极推进改革,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并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2-01-18更新 | 500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时期由政府上层推行的一次对鲜卑族政权及其传统社会所进行的一场较彻底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鲜卑族入主中原时还处于游牧时代。进入中原后,由于受到先进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开始向封建制转化。鲜卑族大规模的军事征服和经济掠夺以及对其他民族残酷的统治,激起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不断起义;随着北魏的发展,在鲜卑统治集团内部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北魏政权矛盾重重。

——摘编自焦兴青《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启示》

材料二   北方长期战乱,促成了各族人民的大迁徙,各族人民为了反抗共同的敌人,在斗争中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加强了团结和友谊。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抓住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有利时机,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孝文帝改革之前,民族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统治集团内部也存在存着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的矛盾。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加强了与汉族地主的联系。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大力革除鲜卑旧俗,推行汉化政策,采取整顿吏治设立太学、选用人才等开明政策,不论胡汉,注重才干,使得大批德才兼备的汉人知识分子跃身仕途。

——摘编自龚圣贤《孝文帝改革和民族融合的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意义。
6 .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东晋长江下游扬州“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同化作用范围甚广”。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材料反映了
A.分裂对立阻碍文化认同B.经济发展已趋于平衡
C.不同文化区域差异加强D.分裂中蕴含统一趋势
7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中两晋时期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2019-10-22更新 | 237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车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8 . 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向南进发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点。下图是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中信息说明(     
A.全球变暖现象日益加剧B.游牧民族生产方式的缺陷
C.自然灾害主导民族南进D.天人感应宇宙观念的实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南北朝时期,南朝官员陈庆之(484—539)最初认为:“魏朝甚胜,尤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他出使北魏目睹洛阳风貌后却感慨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股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这一变化表明(     
A.北魏政权更选频繁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南北文化隔阂增大D.北魏改革成效显著
2023-10-15更新 | 500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4高三10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秦汉时期,平民百姓大都以素食为主,只有贵族,老者可以食肉,且对饮食礼仪有很多繁文缛节的规定。到了唐朝,食肉者不断增多,狂饮大嚼、粗放饮食代替了以往的精细餐饮。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食品结构的改变
C.儒家思想的影响D.民族交融的推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