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亲率大军30万南下“伐齐”,适逢秋雨连绵之际,道路泥泞,历经近一个月大军才抵达洛阳城下。孝文帝表示如果大家都不想南征,索性将国都从平城迁徙到这里在场的大臣多不愿迁都,但更不愿意“南征”。利弊权衡之后迁都洛阳之事,就在孝文帝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中顺利实现了。迁都洛阳,表明孝文帝改革
A.缓解了民族矛盾B.推动了国家统一
C.促进了社会繁荣D.顺应了历史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魏孝文帝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并且为了不违“天子七庙”的礼制,孝文帝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这一做法
A.利于加强北魏的中央集权B.顺应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
C.旨在进一步神化封建皇权D.旨在争取鲜卑贵族的支持
3 . 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从原先的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到云冈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
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2022-03-25更新 | 2286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东晋长江下游扬州“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同化作用范围甚广”。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材料反映了
A.分裂对立阻碍文化认同B.经济发展已趋于平衡
C.不同文化区域差异加强D.分裂中蕴含统一趋势
5 . 下表是对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领袖的描述,这说明当时
少数民族领袖概况
匈奴族刘聪通读经史,综览诸子百家之言。对草书、隶书及写文章都十分擅长
羯族石勒爱好文学,在行军时,也经常让儒生读史书给他听
鲜卑族慕容宝崇尚儒学,擅长议论和写文章
A.少数民族领袖的文化素养高B.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趋势明显
C.游牧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D.儒学成为增进名民族联系的纽带
6 . 大同云冈石窟第一窟,有一尊维摩诘像,他头戴尖顶帽,具有典型的南比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特征。在洛阳龙门石窟中,也有该题材的作品,但维摩诘像是头戴高帽,褒衣博带,与顾恺之在江宁所绘的维摩诘形象十分吻合。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
A.文化交流呈现融合趋势B.佛教信徒主要来自少数民族
C.佛教逐步与儒学相融合D.佛教传播促进生活习俗改变
7 . 《魏书》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士为托(拓),谓后跋.放以氏:”这体现了
A.尊祖敬宗的宗法观念B.民族交融的不断
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D.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8 . 读图:对比以上两幅狩猎图射虎场景的画法,联系两者的出土地点,可推知,汉至北朝时期
A.北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B.文化交流趋势逐渐加强
C.农业经济尚未取得主体地位D.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开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对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领袖的描述,这说明当时
A.少数民族领袖的文化素养高B.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趋势明显
C.游牧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D.儒学成为增进各民族联系的纽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从图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国家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②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③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   ④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北方优势明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
2020-09-18更新 | 1071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东方】绍兴qw98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