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人常用“膏腴”一词形容华美高贵的家族门第。少数民族王朝北魏沿袭魏、晋惯例,特别是在士族化风潮狂飙疾进的洛阳时代(494年至534年),“膏腴”由约定俗成的习语变成阀阅等级制度中固定的一级。这一现象
A.稳固了当时的统治秩序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C.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推动了多元文化的整合
2 . 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内迁后,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B.匈奴C.羯D.氐
2020-04-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下列组合能突出中国古代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间关系的是:
① 赤壁之战     ② 孝文帝改革       ③ 唐藩合亲       ④ 靖康之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 . 战国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的优势,下令全国推行胡服、教练骑射。北魏孝文帝下令全国“禁胡服”。对两者理解正确的是
A.易服目的是营造改革氛围B.客观上推动民族文化认同
C.出发点在于实现民族交融D.有力推动了国家统一进程
5 . 孝文帝曾说:“皇帝经常犯的毛病在于不能处心公平、诚意待人。如能做到这两点,则胡、越之人都可以做兄弟。”由此可见,孝文帝的民族观是
A.非我族类,其心必异B.本是一家,和谐相处
C.荒服之外,无非藩属D.胡越一家、民族平等
6 .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从语意判断,该史料最可能出自
A.《魏书》B.《隋书》C.《汉书》D.《晋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引文评价的是
A.周文王B.秦始皇C.唐太宗D.魏孝文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图空格①政权建立者的民族是
A.契丹B.女真C.匈奴D.鲜卑
2020-03-03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对比图1、图2中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出南北朝时期
A.经济发展速度更快B.北方农耕经济萎缩
C.农耕技术有所退步D.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