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2 . 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授田法
时期规定
曹魏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
西晋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A.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B.推动租佃关系的进一步普及
C.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D.沉重打击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学者称五胡内迁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些“连锁反应”包括
①引发西晋诸王内战爆发                              ②导致北方长期分裂混战
③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融                              ④间接推动江南经济开发
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5 . 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实行了三长制,它实行的影响不包括
A.取代了宗主督护制B.调整了鲜卑族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
C.巩固了中央集权D.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2020-07-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
A.拓跋宏B.苻坚C.李世民D.忽必烈
7 . 北魏太武帝“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北魏孝文帝“复以河阳为牧场,恒置戎马十万匹,以拟京师(洛阳)军警之备。每岁白河西徙牧于并州(注:今山西太原),以渐南转,欲其习水而无死伤也。”这反映出北魏时
A.精耕细作技术明显进步
B.自然灾害频繁影响农业活动
C.北方畜牧业有较大发展
D.江南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16-17高二下·北京·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背景是
①黄河流域长期战争,政府手中掌握大量荒地
②宗主督护制度的实行,政府控制许多劳动力
③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造成了土地的严重短缺
④长期的战乱使中原地区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②③

9 . 改革既是引领社会进步的主要途径,也是引导社会风气的一种主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引者注:“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摘自《诗经·秦风·无衣》

材料二“中国”一词在传统中有三种主要涵义:第一是地理意义的中国,中国即“中原”……二是政治意义的中国……第三是文化意义的中国,中国是文明世界……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必需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所谓“居中国则中国之主”,“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

——据台湾学者黄俊杰等文章摘编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怎样的社会风气?请结合所学指出在商鞅变法后这一风尚于秦国更盛的主要原因。古代少数民族政权要以中国自居,就必须“居中国”和“行中国之道”,请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这一结论。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历史上成功的两次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最主要相同作用是什么?两者成功又具备了哪些相同因素?

10 . 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这表明(   
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
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
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