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B.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2023-10-23更新 | 40次组卷 | 68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解决了由奴隶制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并为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经过商鞅变法,使偏僻落后的秦国变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且使过去那种诸侯卑秦的状况变成“诸侯畏惧”的局面。

——摘编自张金龙《论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4 . 面对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北朝权臣宇文泰决心按照《周礼》的规定来改革官制,并且在朝堂礼仪、车马器物等方面也“多依古礼”进行了一番改革。这些举动
A.推动了民族交融进程B.复兴了先秦传统儒学
C.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D.突破了民族自卑心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下图可以得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D.繁荣昌盛与开放包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西晋鲜卑墓出土的金饰“鹿首步摇冠”。据考证,流行于汉族地区的步摇头饰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鲜卑文化中自成体、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胡汉民族交融得到发展B.内迁民族都乐于接受汉文化
C.鲜卑游牧文化特色鲜明D.鲜卑文化影响了饰品的风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
A.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B.民族交融是导致部分民族消失的主要原因
C.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消失
D.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南北朝时期胡人的饮食习惯影响汉人,《齐民要术》提到的“胡物”有:胡饼、胡椒酒(筚拨酒)、胡饭、胡羹、羌煮等。中原地区的人们在生活中出现了烧烤兽肉、以奶酪为饮料的饮食习俗。由此可见
A.中原农业生产遭到破坏B.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C.民族交融影响生活习俗D.中原饮食习惯完全异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