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秦、隋是历史上两个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修筑了规模宏大的军事工程B.开通了沟通南北的水上运输通道
C.开创了影响后世的政治制度D.注重强化思想控制巩固政治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是开皇年间隋朝政府前后两次下诏的情况。这反映出隋朝(     
时间诏书内容
开皇十五年(595年)二月“北境诸州,异于余处……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而且用.于赈灾的粮食是“杂种及远年粟”。
开皇十六年(596年)二月义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也就是百姓按照划分的户等纳粮食税。规定上等户不超过一石,中等户不超过七斗,下等户不超过四斗。
A.边疆危机持续加重B.南北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D.政策制定较为务实灵活
2022-08-25更新 | 660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所示为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大运河的变迁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不断加强B.区域间长途贸易开始出现
C.城市布局和政治中心根本改变D.南北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2022-03-11更新 | 286次组卷 | 3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民办纵横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下图分别为隋唐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对两图解读正确的是   
A.都有利于保障都城物资供应B.都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
C.都推动了政治经济中心南移D.都促进了关中与江南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炀帝此举,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及城市发展,为后世开万事之利。“炀帝此举”指的是(     
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河D.三征高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朝含嘉仓粮食储量约占全国一半,在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含嘉仓的粮食基本来自大运河沿线城市,如苏州、徐州、楚州(江苏淮安)、润州(江苏镇江)、冀州(河北衡水市冀州区)、魏州(河北大名)等,有糙米、粟、小豆等品种。这表明唐朝前期()
A.大运河经济功能凸显B.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C.南方农业生产较先进D.国家开始兴建含嘉仓
2021-10-10更新 | 888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隋朝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调整为州、县两级制,改变了过去“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状况。其目的是
①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③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④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A.①③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
9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均选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1、图2和图3的信息(每图至少提取两则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开凿运河,尤其重视开凿沟通南北的运河。春秋时开凿了沟通江、淮的邗沟,战国时开凿了沟通黄、淮及其支流的鸿沟。隋朝为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巩固统一,开凿完成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唐代对大运河作了局部的变更和整修,宋朝十分重视开发大运河交通运输功能。此后元明清三代皆建都北京,经济上仰赖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尤其重视大运河的维护疏浚,以保障官方漕运。大运河的开通和维护,带动了运河沿线地区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摘编自袁行霈著《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漕粮改行海运,再加上黄河决口、战争等原因,运河渐趋衰落。随着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京杭运河在经历前期的兴盛之后,最终被铁路和海运等所取代。京杭大运河的衰落。使某些曾经繁华一时的运河城市从此一蹶不振,有些城市经历短暂的衰落后,重新振兴并发展成颇具规模的近代都市,有的城市则进行着缓慢的近代化历程。运河衰落对沿运河地区的乡村、小城镇的经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也造成沿线大量运河工人失业,山东失业的运河工人,部分人迫于生计参加了著名的人口大迁移“闯关东”,部分人痛恨外国修筑的铁路,参加了义和团运动。

——摘编自孙金浩《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衰落对运河地区城乡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古代开凿并维护沟通南北走向运河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京杭大运河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