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隋书》记载:隋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全国共有890.7546万户,人口4601.9956万口,垦田5585.万顷。与20年前相比,户数增长2.5倍,人口增加5倍。这表明当时(     
A.高产作物广泛传播B.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C.中央集权空前加强D.户籍制度臻于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史书记载,自公元196年曹操挟汉献帝定都许昌后,南方就有人陆续北上。到589年,北迁南人达150万左右,上至宗室大族下到普通民众,遍布各阶层、各行业。该时期的南人北迁(       
A.加速了边疆地区的开发B.改变了南北方人口结构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有利于统一王朝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显示的是隋唐间户数变化情况。对图文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大运河开通推动城市网络联结B.经济重心最终转移到南方地区
C.安史之乱导致了江南人口激增D.两税法造成户籍统计数据失真
2023-03-31更新 | 702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 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州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查。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

——《隋书》卷29《地理志》



隋代分郡图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材料二   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3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2-06-22更新 | 6989次组卷 | 29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福建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魏晋南北朝时,淮河流域等南方多产茶,南人饮茶已成风俗,多数北人不惯饮茶。唐中期前后,北方诸州乃至京邑城市,茶店茶肆遍布,四方往来之人“不问道俗投钱取竹”这一风俗的流传得益于
A.政府不再监管城市商业B.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C.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D.大运河加强南北沟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南北朝时,南北政权各有国史,南谓北“索虏”、北谓南“岛夷”。这种称谓在唐初所修撰的南北朝正史中发生改变,多为国号加“帝”或国号加官称与人名。唐初修史方式的调整意在
A.肯定少数民族政权功绩B.革新传统的史书体例
C.适应大一统的政治需要D.论证政权的正统地位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皇之治”大事简表(部分)“康乾盛世”大事简表(部分)
开皇元年,行三省六部制。.
开皇三年,罢天下诸郡,定州县二级制。
开皇五年,诏令全国检括户口。
开皇七年,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漕运。
开皇九年,平陈,免陈朝旧境十年赋税。
开皇十二年,遣使均田。

—据《隋书》等

康熙十五至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二十三年,巡视黄河。
雍正二年,行摊丁入亩,整顿保甲制。
雍正十年,设军机处。
乾隆元年,设特科取士。
乾隆三十八年,始修《四库全书》。

—据《清史稿》等

综合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8 . 《隋书》记载,隋文帝按功赏赐臣民,无所爱惜吝啬;乘车至天下访视时,遇陈情者亦停下亲自问其缘由;另派人采听各地风俗吏治、人间疾苦,皆无不留意;每当将士阵亡,必定从优赏赐;令使者就家劳问。据此可知,隋文帝
A.固守传统选官制度B.具有一定民本思想
C.善于进行战争动员D.企图实现长治久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