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该史料述及的这一举措(     
A.因侨居人口增多而实施B.按职业对户口进行分类
C.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昨日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下学期4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隋书·西域传》记载“帝复令闻喜公裴矩于武威、张掖间往来以引致之。其有君长者四十四国。矩因其使者入朝,啖以厚利,令其转相讽谕。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材料反映了(     
①隋朝陆上丝绸之路交流活跃                           ②隋朝设置西域校尉以经略西域
③裴矩驻守武威掌管通商事宜                           ④裴矩以丰厚利益引诱西域各国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晋时期,南渡士人将北方的“雅言”带入南方,形成了一套统一的语言体系——“金陵雅音”。在北方,原本的雅言系统,逐渐形成了“北朝雅音”。进入隋朝,语言学家陆法言著《切韵》一书,将二者结合,形成了一套通行全国的新标准语音系统。据此可知(     
①语音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是民族交融的成果
②“北朝雅音”得益于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③大一统王朝的出现更有利于标准语音的推广
④“金陵雅音”与“北朝雅音”源于不同的语音系统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 .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形势图,下列各项表述符合这一朝代的是(     
A.重视法制,中华法系正式确立B.民族交流,华夏认同开始出现
C.设置机构,正式管理吐蕃地区D.地丁合一,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2024-04-02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据杜佑《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是时(583年)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隋文帝)令州县大索貌阅……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开皇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高祖(隋文帝)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是时(613年)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粮仓),犹大充牣(殷实),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稿(秸秆)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据魏征《隋书·食货志》

材料三   (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硅曰:“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据《贞观政要·辩兴亡》


(1)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隋代兴亡”中蕴含的唯物史观原理。
2024-03-3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娄底市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所示为魏晋南北朝士族(十姓十三家)郡望之地理分布,至唐代,这些大士族之主要人物从各方面集中至京兆河南一线,大部分士族子弟死后归葬两京。这一变化说明(     
A.中原地区民族交流频繁B.士族群体仍影响唐朝政治
C.选官制度出现形式创新D.唐朝中央政府地域性突出
2024-03-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图1、图2分别是当代专家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考古报告绘制的《隋代运河与(官府)粮仓示意图》和《黎阳仓城遗址遗迹平面图》,图中黎阳仓依山而建,仓窖较浅,应是基于方便转运粮食的考虑。据此可得出的合理结论是,隋代(       

          隋代运河与粮仓示意图                                 黎阳仓城遗址遗迹平面图

                                   图1                                                                    图2

A.国家粮仓建设数量在我国古代最多B.黎阳仓是具有中转性质的国家粮仓
C.东都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D.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
2024-03-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隋文帝即位以后,命魏澹“别成魏史”,魏澹所作魏史“以西魏为真,东魏为伪”,隋文帝“览而善之”。开皇十三年(593年),隋文帝下了一道诏书,“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品人物者,皆令禁绝”。由此可见,隋文帝(       
A.倡导历史认识的多样性B.主张传承优秀史学传统
C.注重历史学的政治功能D.强调历史记述的客观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据如表可知(     
史料内容史料出处
材料一元晖,字叔……弟仁器,性明敏,官至日南郡丞。点校本《隋书.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73年8月第1版
材料二元晖,字叔……弟仁,器性明敏,官至日南郡丞。点校本《隋书.卷四十六》修订本,中华书局2019年1月第1版
材料三检校交趾郡赞治、日南郡丞、前兼内史舍人,河南元仁器撰九真郡故地(毗邻日南郡,在今越南)发现的《大隋九真郡宝安道场碑》
A.材料一对传世文献的点校有误B.晚出的学术成果比前人的研究可靠
C.确认史实必须使用二重证据法D.金石史料有助于对传世文献的释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征辽东,自江都乘龙舟,直达涿郡,全程4000多公里,仅仅用了50天,出动军队100多万人,后勤供输主要沿着这条水道北运。由此可见,永济渠的开凿意在(     
A.实现南粮北调稳固统治B.为迁都涿郡创造条件
C.强化对北方的军事控制D.提高大运河通航能力
2024-03-01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河南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