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传奇小说《炀帝开河记》载:“谏议大夫萧怀静奏曰:臣闻秦始皇时,金陵有王气,始皇使人凿断砥柱,王气遂绝。今睢阳有王气,又陛下意在东南……况大梁西北有故河道,……欲乞陛下广集兵夫,于大梁起首开掘……于睢阳境内过,一则路达广陵,二则凿穿王气。”帝闻奏大喜,群臣皆默。这表明《炀帝开河记》(     
A.开创了独立的叙事文体B.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
C.阐述了开通运河的根源D.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024-05-13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实行的授田制“可以把所受之田作为世业传之子孙后代”,授田皆来自国家,这是战国时期的基本土地制度。在统一全国前后,秦的土地私有现象越来越多。汉承秦制,汉初的民田制度有大量土地继承、买卖和赠送的规定,一直到东汉末年“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曹魏让其军队和招募贫民、流民开始大规模屯田,蜀汉和东吴政权也都纷纷仿效。西晋对军屯仍非常重视,东晋亦同样如此。西晋八王之乱后,在国家掌握大量土地的情况下,北魏孝文帝实行了均田制,每户的受田划分为国有土地(露田)和私有土地(桑田),桑田数量相对较少,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可以说是战国授田制的改版。以后,无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还是隋朝和唐朝,都相继推行了均田制,唐中期后便逐渐让位于更有效率的土地私有制。

——摘编自晋文《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的嬗变》

材料二   15、16世纪开始的英国圈地运动,是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市场指向的土地确权运动,把具有庄园共同体性质的混合土地所有制界定为私人土地产权,颠覆了中世纪的基础。大农(富农)-乡绅阶层是圈地运动的发起人和不懈的推动者,货币赎买、产权交换和协商等大农主导下的协议圈地大规模地更新了耕作方式。领主利用土地契约的时效性圈占土地,一旦租约期满,可以与佃户商议续约,也可随时收回土地。契约圈地外,领主还凭据法庭的认定圈地即法庭圈地。总的看这都是经济行为,通常在合法范围内,是圈地的主流,18世纪发展为“议会圈地”则属水到渠成。强制性非法圈地凭借强权和暴力,无视和践踏佃农的土地权利的情况所占比例较小。圈地运动断断续续的经过几个个世纪使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推动了土地市场化和农民的社会化。

——摘编自侯建新《英国史上的农业变革:圈地运动与土地确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国至隋朝土地所有制及表现形式的演变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变化相比,英国圈地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土地变革的启示。
2024-05-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