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唐朝初年大力奖赏军功,军功入仕成为这一时期的升迁捷径。当时的一些功臣武将还能够进入决策阶层,充任宰相,如李靖、李勤、侯君集等。这一现象的出现(     
A.是统治秩序不稳定的体现B.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隐患
C.与唐初政治军事环境相关D.干扰了科举制度的推行
2024-05-1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南北朝时期,南北儒学学风有别,南学“约简”,北学“深芜”。到隋代刘焯、刘炫“学通南北”,还为儒家典籍及旧注做解释,士大夫“咸师宗之”。这体现了(     
A.“三教合一”倾向逐渐显现B.选官的改革扩大了统治基础
C.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D.政治格局变动影响学术发展
2024-05-15更新 | 4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唐高祖、唐太宗先后诏修史书,于贞观十年修成《梁书》《北齐书》等。《梁书》认为南齐败亡是末代统治者“掊克聚敛,侵愁细民”所致;《北齐书》认为“齐氏之败亡,盖亦由人,匪唯天道也”;《隋书》认为隋亡是因为隋炀帝“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由此可知,唐朝统治者(     
A.宣扬君权神授B.重视民生
C.鼓励秉笔直书D.虚美隐恶
2024-05-05更新 | 3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南北朝时所撰《宋书》《南齐书》涉及北朝史事称“魏虏”,《魏书》涉及南朝史事则称“岛夷”。唐初,朝廷修撰的“五代史”中,不论是北朝史事,还是南朝史事,多写为国号加“帝”或国号加官称与人名。据此可知(       
A.政治局势影响修史格局B.“五代史”存在不实记录
C.历史解释难以形成共识D.史书修撰促进民族交融
2024-03-30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诏曰:“五月癸亥,诏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这体现当时(     
A.私家修史质量较差B.官修史书相对客观
C.大一统的政治需要D.私家史书诋毁政府
2024-03-26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据如表可知(     
史料内容史料出处
材料一元晖,字叔……弟仁器,性明敏,官至日南郡丞。点校本《隋书.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73年8月第1版
材料二元晖,字叔……弟仁,器性明敏,官至日南郡丞。点校本《隋书.卷四十六》修订本,中华书局2019年1月第1版
材料三检校交趾郡赞治、日南郡丞、前兼内史舍人,河南元仁器撰九真郡故地(毗邻日南郡,在今越南)发现的《大隋九真郡宝安道场碑》
A.材料一对传世文献的点校有误B.晚出的学术成果比前人的研究可靠
C.确认史实必须使用二重证据法D.金石史料有助于对传世文献的释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征辽东,自江都乘龙舟,直达涿郡,全程4000多公里,仅仅用了50天,出动军队100多万人,后勤供输主要沿着这条水道北运。由此可见,永济渠的开凿意在(     
A.实现南粮北调稳固统治B.为迁都涿郡创造条件
C.强化对北方的军事控制D.提高大运河通航能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 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州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查。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

——《隋书》卷29《地理志》



隋代分郡图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材料二   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3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2-06-22更新 | 7004次组卷 | 29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