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读图,回答问题。


阅读上图,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地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解读要求:是什么?(内容)充分提取信息:为什么?(背景)解释和分析原因:怎么样?(影响)分析和归纳影响。】
2022-02-26更新 | 43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阎立本的《步辇图》            拉萨大昭寺            

材料二   康熙重视边疆问题,能够较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他为清朝边疆政策奠定了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据人教版必修一教材内容改编


(1)观察材料一,写出阎立本《步辇图》所描绘的历史情景。从大昭寺建筑风格和寺藏文物两个角度,简要说明“拉萨大昭寺是汉藏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符合康熙之“基本原则”。一句话概括本试题的主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安城在唐朝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遥想当年,文人们喜欢到胡人经营的酒楼吟诗作画,畅饮西域的美酒。李白曾经以这样的诗句描绘西市中的胡人酒家:“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在唐帝国鼎盛时期,这些国家的使臣每年都会带着礼物来到长安,那些珍奇异兽让一路上的人们大饱眼福。那时的长安,流动着不同种族的人群…在名为西市的地方,处处可见西域的妩媚风情。一

——摘编自《新丝绸之路》解说词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唐朝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拉甫却克墓地,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2019年,考古工作者在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墓地遗址,并对部分墓地进行了发掘。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特征和测年数据判断,墓葬年代是唐朝时期。下图为发掘的墓葬和出土的部分文物。

流行中原地区的斜坡墓道墓 铺有满绳纹地砖的砖室墓(满绳纹地砖流行于隋与唐初)

偏室墓(出土了陶单耳罐、萨珊波斯银币等文物)



四种十二生肖铜镜 “上方作竟”龙虎蚊纹铜镜 铜镜铸有铭文:“上方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今守悉皆在,长二亲矣口”《口为未能识别的字)

萨珊波斯银币的正面与背面 开元通宝钱币

金戒指戒面兔形图案 瓜棱珠大耳环

---摘自考古中国《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发现唐宋时期墓葬》


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相关信息,说明材料对研究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社会风貌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3-15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唐代的习俗、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职、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楚势与保守倾向并存。

——摘编自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江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


结合材料及所学中国唐代的相关知识,围绕“开放与“保守”自拟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11-11更新 | 422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地图册》


从图1、图2中分别提取信息,得出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信息与结论,逻辑清晰。)
2020-12-2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主要事迹
秦始皇
(前259—前210年)
历史地位: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被明代思想家李贽称为“千古一帝”。
主要功绩: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北魏孝文帝
467年—499年)
历史地位:
主要功绩:
唐玄宗
685年—762年)
历史地位:
主要功绩:

(1)阅读材料一,模仿示例,把“主要事迹”补充完整。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大事记(部分)

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博士
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本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
元狩四年(前119年)在各盐铁产区设立盐官、铁官,组织盐铁生产、销售
元狩五年(前118年)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
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

(2)任选材料二中的两则史事,说明它们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
8 . 古代历史地图往往蕴含着王朝疆域、民族关系、都城所在等重要历史信息。如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阅读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判断图1、图2、图3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并说出判断依据
9 . 阅读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注:以上地图均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绘制的《中国古代史地图册》改编)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农工商业发展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0-11-25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图一、图二、图三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隋唐、宋元、明清)的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一、图二、图三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分布形势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0-11-25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