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历史人物评价

李商隐(813858),开成二年进士,晚唐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在李商隐不到1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少年时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唐大和三年,他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受到令狐楚的欣赏和器重,令狐楚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

李商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通过揭露晚唐皇帝服药求仙,慌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寄寓了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诗人描写晚唐荒凉到“高田长槲栎(hui们),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李商隐曾做县尉,不满于对县太爷卑射屈节,告假回长安,并作诗《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求假归京》。李商隐经历了唐朝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个皇帝,前几个皇帝要么被宦官杀死,要么被宦官所拥立。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商隐政治生涯坎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商隐的个人品质。
2 . 安史之乱后,唐朝在北方置河朔三镇并设节度使,在历任57位节度使中,由朝廷委任的仅4人,其余均为世袭、自立,或由牙军(藩镇军队)拥立。由此可推知,中晚唐时期(     
A.内轻外重局面持续发展B.中枢权力运作机制变异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D.选官权已旁落至节度使
3 . 唐代中后期,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以扬州为区域中心城市,以苏州、杭州、越州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以一般州府所在地(例如宣州、常州等)为三级区域中心城市,以县城为四级区域中心城市,以新兴的镇市和草市为第五级区域中心城镇的五级城市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       
A.体现了政治时局剧烈变迁B.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C.反映了长途贸易发展迅速D.标志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唐初,辽宁全境几乎为高丽所占。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唐高宗遣李勤、薛仁贵统大军渡鸭绿江,攻克平壤,平高丽,十二月置安东都护府,由薛仁贵镇守,又收复辽宁全部州县,将其隶属安东都护府。这可以用来说明唐前期(     
A.中央重视对边疆的管理B.边疆地区保持长期稳定
C.边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D.地方割据势力遭到削弱
2023-04-30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资治通鉴·后晋纪四》记载“楚王希范作天策府”,不仅高大,而且装饰奢华,“地衣,春夏用角簟,秋冬用木棉,与子弟僚属游宴其间”。由此可见当时(     
A.棉花制品比较贵重B.高产农作物开始引入种植
C.魏晋士族生活奢靡D.传统经济结构有一定的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朝长期以来,紵布生产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淮南道、山南道、江南道;丝织业的生产中心则是河北道等地。唐后期江南道紵布生产有所缩小,但其所产丝织绫得到许多人的追捧。这说明(     
A.手工业产品商品化不断提高B.人口迁徙促进手工业的传播
C.区域经济发展逐渐得以平衡D.江南地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代开元到大历年间的官吏月俸变动表(部分)由上表可知,在此期间唐朝(     

官级

开元(713-741)制

大历(766-779)制

货币所得(单位:文)

真实所得(单位:公石米)

货币所得(单位:文)

真实所得(单位:公石米)

一品

54333

161.47

120000

40

二品

40666

120.84

80000

26.67

三品

30332

90.17

60000

20

A.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赋役制度改革增加财政收入
C.盛世局面得以延续D.社会动荡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2024-01-31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为五代十国时期部分开国皇帝的信息。这反映出当时(     
朝代开国皇帝出身民族自己追溯的祖先
后梁朱温贫贱汉族舜时代的司徒
后晋石敬瑭贫贱沙陀族人汉代丞相石奋
后汉刘知远贫贱沙陀族人东汉的皇族
南唐李昪贫贱汉族唐朝皇室
A.豪门士族日益衰落B.门第观念完全消除
C.民族交融不断加深D.国家一统趋势加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安史之乱后,因“北人南迁”所引发的生产技术变革,基本解决了大量人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存问题,长江中游地区(江西、湖南)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主产区。在长江下游地区,北方移民还将其旱作农物——小麦——引入该地,稻麦复种制逐渐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普遍性的耕种制度。随着粮食产量的有效提高,长江下游地区的民众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茶桑、果、渔业、纺织、制瓷等多种商品性经营和海陆运输业发展起来,以扬州为发展龙头,苏州、江宁为犄角的三角形农业经济区在唐后期基本形成”。

——摘编自张欣《“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徙与技术革新及影响》

材料二   唐代,江南地区的农具有许多改进,曲辕犁得到了推广,筒车也在南方各地的水田中得到应用,水利灌溉事业进步明显。《新唐书》记载,唐后期全国共修建水利工程101项,其中江南道达49项,居各道之首。北方先进的丝织技术此时也传到浙东;南海、广州和桂林的棉纺织业已全国闻名;南方矿冶业也有显著发展,有铜、锡开采的县数已超过北方。扬州是唐代造船业中心,洪州(今南昌)也是唐代的造船基地。大运河开通后,位于水陆商路交会点的扬州“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广州则发展为唐代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由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江南各道,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

——摘编自张瑜《浅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并指出其对经济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唐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时代性因素。
2022-11-25更新 | 29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元和郡县图志》(成书于813年),由宰相李吉甫主持编纂。在该书中即以贞观十道为基础,分为47个节镇,将所属各府州县的户口、沿革、山川、古迹以至贡赋等依次作了叙述。该书的编纂旨在(     
A.提升国家治理的效能B.强化封建君主的权威
C.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D.提供税制改革的依据
2023-12-25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