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单靠征收地税往往捉襟见肘,于是或“贪诸土货,下令恤商”,或积极与周边少数民族沟通,进口马匹以武装军备。这反映了唐末藩镇(     
A.否定了重农抑商政策B.有利于地方经济的恢复
C.形成与中央对抗之势D.成为中央财政主要来源
2024-06-01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2024-05-31更新 | 19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中唐以后选择海陆者更多。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载,60位西行求法僧人中,有33位取道南海。该变化(     
A.受政局动荡的影响B.源于佛教地位的下降
C.因指南针用于航海D.反映羁縻政策的失效
4 . 下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这一变化(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

北方

3736652

866887

南方

3117624

1506548

总计

6854276

2373435

A.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推动了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C.直接导致唐朝统治走向灭亡D.推动了国家赋税制度改革
2024-05-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积贫积弱论的定形,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钱著分别以“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与“宋代对内之积贫难疗”为章节标题。从纵向的时间角度而言,宋朝的贫弱是历史积弊,从横向的空间角度而言,宋朝的贫弱是社会危机。从此,积贫积弱作为宋朝的标签而凤靡一时。至今,积贫积弱论尚有许多信众。

       ——摘编自来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1)如何理解“从纵向的时间角度而言,宋朝的贫弱是历史积弊,从横向的空间角度而言,宋朝的贫弱是社会危机”?
       材料二尽管宋代财政有军费和制度弊病导致的绝对困窘,如南宋初期和后期的情况,但很多时候还是财政管理制度所导致的负责“经费”的三司和户部的困窘,而非全国财政总量的不足。

       ——捕编自黄纯艳《宋代财政史》

       在与辽夏金元的战争历程中,宋朝尽管多为被动防御,可是亦有主动进攻。面对防御战,宋军是胜多败少者;面对进攻战,宋军是败多胜少者。……赵宋政权只是国家能力弱,但综合国力并不弱。

       ——摘编自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认识》

(2)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观点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材料三李裕民宣称,宋朝“政治体制是中国古代最为民主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历史上最好的”“科学技术成就是最为辉煌的”“思想是最活跃的”“教育是很成功的”“科举制度是最先进的”。

——李裕民《破除偏见,还宋代历史以本来面目》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宋史研究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848年沙洲(敦煌)人张义潮,以一己之力收复被吐蕃占领的河陇(河西以及陇右地区)失地,向朝廷献上了瓜、沙等十一州的地图和户籍。867年,张义潮以69岁高龄前往长安,并终老于此。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割据势力削弱B.民族交融的加强C.边疆治理能力提高D.国家向心力犹存
7 . 唐朝时期的绘画选材多以释道人物画为主,所谓“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木次之”。但至五代十国时期,绘画选材内容逐渐转向以画家居于其中的出水为主,释道人物画的阵容趋于衰落,山水、花鸟、动物画的阵容日趋壮大。这一变化是因为当时(     
A.国家政治局势的衰颓B.儒学正统地位的消亡
C.开明文化政策的实施D.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2024-05-2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智慧上进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8 . 唐中叶以后,朝廷为节度使加平章事、侍中、中书令等宰相衔。带相衔节度使入京朝觐时可在一定限度内履行宰相权责,享受宰相待遇。这表明当时(     
A.外重内轻形势转换B.中央改革地方治理体系
C.中枢政务运转紊乱D.朝廷探索控驭藩镇方法
2024-05-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辽宁锦州·阶段练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所谓“道”的划分,道之下是州统县的地方行政制度,唐太宗贞观初年,把全国分为十道,这时道只是一种监察巡视的区域,巡视道的官员都属临时派遣的性质,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又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常设的“采访处置史”管理,后来地方官吏的权利日益增大,节度使往往兼领道的长官,掌握军政大权,道也成为军事割据区或行政区,于是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摘编自王仲荦著《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在各级地方官的设置上,宋朝基本上是针对节度使的权力开刀的。宋统一后,起初是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在路之下,宋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州、县两级,与州平级并存的还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增设“监司”、“通判”等职,有力地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但也造成宋朝冗官多的弊病。

——摘编自周宝珠、陈振主编《中国历史·宋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唐到宋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两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产生的不同结果。
2024-05-06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10 . 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派遣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等九大节度使向叛臣安庆绪发动进攻。为节制规模庞大的军队,肃宗任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代宗时,又任命他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其头饰被称为“军容头”并风行一时。“军容头”的流行(     
A.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加强B.实质是宦官权力的日益膨胀
C.促成唐代社会尚武之风D.表明藩镇割据受到全面遏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