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又给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     

A.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
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2023-10-23更新 | 411次组卷 | 48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政权名称存亡时间开国国君国君原来身份
后梁907—923年朱温宣武节度使
后唐923—936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
后晋936—947年石敬瑭河东节度使
后汉947—950年刘知远河东节度使
后周951—960年郭威邺都留守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2023-07-10更新 | 126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灭亡后,在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时南方先后出现了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实质是(     
A.民族矛盾的产物B.朋党之争的结果C.宦官专权的翻版D.藩镇割据的延续
4 . 分析下表,以下与唐代人口变化有关的因素是
时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
人口1235万人约3714万人5288万人约1600万人口
①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生产工具的改进
③安史之乱   ④五代十国的政权刮据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归纳出下列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是
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
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
影响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唐朝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A.皇帝的个人素质是国家能否统一的决定因素
B.中央与地方始终是一种对立关系
C.必须削弱地方势力,强化中央集权
D.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2020-12-07更新 | 359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把唐代的藩镇根据分布特点大致分为河朔型、中原型、边疆型、东南型等,其中河朔型藩镇最基本的特点是藩帅不由中央派遣而由本镇拥立,如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节度使前后凡五十七人,唐廷所任者仅4人,其余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偏裨擅立。这种藩镇
A.导致唐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B.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
C.形成源于地方经济实力的强大D.使唐朝迅速走向灭亡
7 . 杜甫诗歌因为“善陈时事”,被历代学者视为“诗史”。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杜甫写下《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中“国破”的原因是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靖康之变
8 .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2020-11-24更新 | 679次组卷 | 4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表1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10 .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宦官专权影响君主专制B.朋党之争削弱了相权
C.藩镇割据影响地方稳定D.民族矛盾逐渐尖锐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