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
A.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
B.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
C.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
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
2019-05-10更新 | 628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2019-04-26更新 | 76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687年,武则天派人向刘祎之宣读太后的诏书,刘袆之说:“没有经过中书省起草,门下的文书能叫诏令吗?”武则天大怒,认为他藐视自己的权威,于是将其赐死。对该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诏敕经门下省审核方合规制
B.三省运行机制受到干扰破坏
C.三省机制目的在于抑制皇权
D.皇帝权威遭到挑战并被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2019-04-04更新 | 687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唐太宗贞观三年,“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
A.削弱了门下省审议权
B.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
C.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
D.加强了尚书省执行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初,中书省负责诏敕的制定;安史之乱后,唐德宗以翰林学士(被天子视为“私人”)负责起草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中书省则负责草拟日常政令。这种变化
A.使三省职责更加清晰
B.是皇权对相权的侵夺
C.表明中央集权的减弱
D.旨提升行政办事效率
7 . 在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长期博弈中,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

——摘编自张传玺、王邦维《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即所谓的“廷寄”。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归纳汉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加强君权的基本策略
8 . 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
A.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了皇权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扩大统治基础
2019-03-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参议,而称号不一,出于临时,最后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为职业则一也。”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这一做法
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加强了吏治的建设
C.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
D.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