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3 . 政治制度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对英国人来说,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是“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瞭望东方周刊《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05乃至2025》

材料四: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麦迪逊说:美国政治体制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汉、唐、宋、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3)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主要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说明美国怎样在地域和体制上采用“双向平衡机制”
4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说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和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
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020-08-10更新 | 757次组卷 | 110卷引用:2011年山西省介休十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5 . 唐代初年,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临时性质较为显著。从太宗后期到高宗时,开始授予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的职衔。上述过程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造成决策机构日益多元化
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使皇帝“独断”倾向增强
2020-07-04更新 | 678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西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6 . 吴晗指出,“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后,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种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如坚持不改,也还可以第二次、第三次退回,除非君主罢免他的职务,否则还是拒绝起草”。文中的“舍人”最有可能隶属于
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刑部
2020-06-22更新 | 892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7 . “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
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2020-06-14更新 | 2511次组卷 | 55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复习班)
8 . 唐朝初年,以三省长官分掌相权,六部尚书负责具体执行,唐玄宗后,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专职宰相,在其下设立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作为宰相的秘书机构,完全听命于宰相。这一变革的目的是
A.制衡日益膨胀的藩镇势力B.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C.削弱门阀贵族的政治影响力D.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2020-05-10更新 | 822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提议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遭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并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越权
C.当时已具君主立宪制特征D.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2020-04-15更新 | 97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2届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