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唐朝初年,尚书省的地位明显高于中书、门下两省,尚书仆射为群相之首。唐太宗时,削弱尚书仆射的权力,委派亲信主持门下省的工作,并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三省长官同堂议事。后来,又将政事堂也迁到了中书省。这些调整(     
A.体现了执行与决策合并B.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民主
C.反映了三省地位的变化D.使宰相的权力名存实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
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
2022-06-08更新 | 6532次组卷 | 6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丹河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机务”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获得真宰相之身份。……但到开元以后,即尚书仆射不再附有出席政事堂之职衔了。如是则他们只有执行命令之权,而无发布命令及参与决定命令之权。……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变更制度”的政治原因,并指出其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代尚书省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三省制。
4 . 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022-04-18更新 | 300次组卷 | 67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图示


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所反映政治制度的名称和朝代。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制度有何特点?
6 . 唐朝宰相一般为四至五人,常以他官兼任,而且随时选拔有治国才能不受资历限制的人出任相职。这一规定
A.确保了中枢决策科学有效B.意在增加官员提拔的途径
C.利于提高决策层创新能力D.反映了皇帝宰相矛盾尖锐
2022-02-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7 . 唐初政治制度是建立在自耕农大量存在。社会经济尚未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事务增多,三省六部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要。因此,唐代
A.三省逐渐走向一体化B.实行了两税法
C.派文臣出任地方长官D.形成了行省制
8 . 东汉初期实行三公宰相制,又将属于少府(专管皇室财政,兼管皇帝秘书、膳食事务)的尚书独立出来,时称尚书台,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终汉之世学握国家实权。魏晋时期,尚书台正式脱离少府,成为中央行政机构。尚书台职能的变化反映出从东汉到魏晋时期
A.相权势力逐渐膨胀B.三省制度正式形成
C.制衡机制日渐成型D.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2022-01-20更新 | 37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丹河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2022-01-12更新 | 7021次组卷 | 77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丹河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一、二,说明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2021-12-22更新 | 254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云东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