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职责明确、组织完整,三省六部既分别有独立的官署,又有明确的统隶关系,这改变了长期存在的“三公”“九卿”职权笼统、施政混乱的现象。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防止了政治腐败B.规范了国家行政
C.完善了监督机制D.提供了晋升机会
2 . 政事堂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联合办公场所,初设在门下省,唐高宗末移至中书省。唐玄宗时因宰相张说的奏请,改为中书门下,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于其后,分曹办事。这一制度的变化(       
A.减少了决策失误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中央集权D.平衡了中枢权力
3 . 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要向当道节度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4 . 唐太宗曾对门下省长官说,国家“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据此可知,当时(     
A.政治体制中蕴含着理性色彩B.君主专制干涉政府的运行
C.中枢机构以权谋私现象突出D.三省六部制存在严重弊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资治通鉴》记载唐初,中书令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六员起草诏令,“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制度反映了唐初
A.注重中枢决策的科学性B.实行集体决策削弱相权
C.中枢决策权力发生转移D.三省体制已经遭到破坏
6 . 如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太宗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
高宗时西台(右相)东台(左相)中台(左右匡政)
玄宗开元初年紫微省(紫微令)黄门省(黄门监)尚书省(左右丞相)

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
C.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D.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
2019-12-03更新 | 26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7 .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改政事堂(宰相议政之所)为“中书门下”,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为一体,简化了中枢机构的决策程序。这一变化
A.有利于提高决策的行政效率B.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C.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使中枢机构的分工更加明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开元以后原本由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到政事堂裁决,甚至出现了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牒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这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制度已遭破坏
B.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C.唐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唐玄宗重视三省的分权制衡
9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2019-04-26更新 | 76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687年,武则天派人向刘祎之宣读太后的诏书,刘袆之说:“没有经过中书省起草,门下的文书能叫诏令吗?”武则天大怒,认为他藐视自己的权威,于是将其赐死。对该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诏敕经门下省审核方合规制
B.三省运行机制受到干扰破坏
C.三省机制目的在于抑制皇权
D.皇帝权威遭到挑战并被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